政院已初步核定馬祖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共建設北竿3C機場擴建案,儘管依照時程機場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但這個大案子還沒有開始就引發社會各界不同意見。我們認為馬祖的空中交通改善不能僅從運量突破這個需求面出發,更應著眼於飛安改善的角度。現有南竿機場存在側風干擾問題,而北竿機場跑道長度不足需減重起飛等,嚴格來講馬祖兩座機場不僅是所謂的跛腳機場,更存在某種程度的飛安隱憂,機場改善擴建勢在必行,只是要思考如何取得建設與環保的平衡點而已。我們可能無法奢求天天開航,但給馬祖一座真正安全的機場應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關北竿3C機場擴建案最近在馬祖討論的很熱烈,反對者認為投資如此龐大卻不能提升適航機種,又必須炸山破壞地景,是不符合效益的;支持者認為機場改善若不跨出這一步,將永遠是原地踏步,無法突破台馬空中交通多年來的困境。從83年北竿機場首航以來,馬祖航線歷經兩次空難,近三十位鄉親用生命換來各界對飛安的重視,北竿不少民眾甚至因為上跑道抗議而被移送法辦,接下來各界努力爭取才有裝設跑道燈、炸山與跑道東移、南竿機場等政策推動;這幾年才又陸續架設儀降助導航設備,馬祖的空中交通發展20年來可謂一部血淚史,如今中央好不容易同意機場擴建改善,此時此刻若地方說個「不」字,中央很可能順手推舟讓機場擴建案胎死腹中。
雖然經過多年的建設與改善,現存的南北竿兩座機場仍被列為安全係數很低的機場,其中南竿機場的側風問題,北竿機場的長度不足問題,都是潛在的飛安隱憂。我們從飛安改善的角度出發,擴建北竿機場的爭議或許會少一些,而目前爭議的重點在於3C規模無法對運量有重大突破,以及因為擴建必須炸除部分大澳山及風山的地貌破壞問題,若視機場改善為非做不可的政策,那麼就應該從規劃上做取捨與調整,在建設與破壞甚至效益間取得一個最大的平衡點,其中最大爭議來自削除大澳山,而這一點是可以透過需求面調整來加以迴避的。
目前各界對機場擴建的認知來自於民航局委託台灣世曦公司的可行性評估,但這只是評估而非精確的細部設計,甚至未言定案,若能以初步評估為基礎,在跑道走向、長度、炸山範圍上保有調整空間,或許可以找到先前所述的平衡點。跑道向南延伸,只取南面單向精確進場(馬祖東北季風期約9個月),就可以不必炸太多大澳山,或許也能增加跑道長度等,這也可以是一種訴求選項。若是在有限炸山及破壞地景的前提下達到機場擴建的目標,又能經由機場擴建一舉解決塘后道、后澳南面離岸堤等問題,又再從飛安改善的角度出發,我們實無反對機場擴建的理由。
馬祖機場改善勢在必行,能夠一次4C到位當然最好,若不能,現在的3C要求保留4C空間也是合情合理的,其實3C與4C不過是長度僅300公尺的差別而已。現在的北竿機場其實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擴建為3C或4C的機場,其二是乾脆停飛廢除讓塘后連島沙灘復原;不做任何改變就是原地踏步,這不是政府負責任的做法。
社論/機場擴建不能忽略飛安需求
- 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