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地方特考在14日下午鐘聲敲響下正式閉幕,也預告著明年放榜後將有一批生力軍加入馬祖公職這大家庭,為馬祖的進步共同努力。據縣府人事室統計,當前馬籍公務人員不及3成,似乎是在國家考試的參與上有著困滯阻遏所致,也因此至盼能藉由考選制度的調整,得以給在地鄉親更多機會加入服務團隊。
能讓有志的地方鄉親考取公職考試並在馬祖家鄉服務固然是我們最終景,但首要仍得了解與分析這項需求的缺口究竟有多大。公職應考類科選擇性多樣,鄉親們的報考標的也會有所不同,當我們在擔憂本地民眾準備考試的資源不足、資訊不對稱而導致在國考沙場上敗陣時,必須要先探察,究竟各方報考的類科或職系主要為哪些,弱勢或欠缺的科目又為何;只有先通盤探查出我們的弱勢威脅所在後,才能具體的對症下藥,以救弱補強。倘若沒辦法有效了解地區民眾在應考上需輔佐的問題與缺口,一切的抱怨仍將原地踏步,年復一年不斷重演。
在資訊科技通達的現代,馬祖在數位通訊運用上與台灣本島差距上不若以往之甚,補習與深化學習資源的不足是無法再成為無法考取的藉口,再加上近年馬祖已開闢考場,理應能激化報考與努力程度。但解鈴還須繫鈴人,回到考試的最根本,人為因素仍佔最大宗,只有自己有努力的意願,再加上外力的輔佐,方能躍登金榜。個人的程度也許只能仰賴自身,但立於公部門的角色,我們若有十足企圖心要培育更多馬祖籍的公僕,或可考慮將這項作為列入施政旗艦計畫,針對當前有志者的需求開授合適課程、進行相關訓練、聘請相關師資、甚或是共組讀書會等,而非僅是蜻蜓點水的宣導或講座。透過長期的輔助指導下,讓應試公職成為全民運動的熱潮,當各界對此有相當的向心力時,我們的鬥志也會熊熊燃起。
我們不能一味抱怨許多台灣考生錄取馬祖缺額後,時間一到就商調開,致使人才留不住;要轉而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我們子弟的競爭力。台灣考生願意遠渡重洋來到馬祖應試,要面對許多環境、飲食、天候與住宿等水土不服的問題,沒有抱著背水一戰的決心和毅力,很難擁有這樣的勇氣,而這股只能前進不能退縮的精神,正是激發他們爆發力的關鍵,未必比本地考生來得輕鬆。其實不論考試制度如何變革,除非透過法律明文禁止台灣考生來應試,否則台籍民眾照樣有辦法錄取馬祖缺額,對於我們不見得佔有便宜,反倒可能對於人才交流上有所不利。縱令透過制度設計能有機會摘得國考桂冠,但世界是偌大的,離開這層保護傘後是否能與其他縣市考生有足夠較量的實力,仍是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究竟有多少人有意願共同挑戰國考任務、所欲迎戰的類科職系為何、當前的不足與欠缺又為何,這是馬祖當前培育公僕人才亟待思考研謀的三大問題,也是提振鄉親們勇於應試的第一步,惟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社論/做好需求性評估才能提升馬祖國考競爭力
- 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