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日前宣布,觀光客必遊景點的馬祖文物館將在2月15日起推動收費機制,一般民眾全票40元,而本縣縣民則免收費用,以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讓文物館能永續經營,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長期以來地區各景點、博物館都是採免費政策,文物館收費將是馬祖公共廳館收費的首例,踏出本縣博物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步。而國外對於公共博物館是否收費也存在長期論辯,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都有。
支持博物館免費的論述認為,文化知識資產屬於全民,博物館的大門應該為所有人開放。學者Merriman研究指出,弱勢族群不參觀博物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考量門票費用,英國在1970年代通過博物館與藝廊入場費法,博物館開始依法收費後,一年約流失200萬觀眾,收費會導致參觀人次下降,特別是經濟弱勢族群。博物館不應收費的支持者認為博物館的目地不是賺錢,而是推廣文化,不應設下進入的門檻。
而認為博物館應收費的論述則認為應落實使用者付費,如果博物館收費,參觀者就可以要求博物館提供一定品質的服務,並且有了門票收入,博物館將可有足夠預算,升級軟硬體服務,以及舉辦更好的展覽。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博物館收費研究則和Merriman的看法不同,Smithsonian Institution分析英國與紐西蘭的博物館的進入障礙,發現門票是公民進入博物館的次要障礙,主要障礙是公民認為沒有時間等原因。同時,一個博物館吸引人的地方不是門票,而是本身展出的吸引力,如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的門票約四百多元,但每年仍吸引超過8百萬的參觀人次,可見只要博物館的展出內容夠水準,觀光客仍會願意掏錢前往參觀。
以上兩種觀點,都各自有強而有力的論述基礎,在2月15日起的文物館新制中,文化局則試圖在兩種觀點中找到平衡,一方面推動收費,一般民眾收取全票40元,大專以下學生、軍警、10人以上團體收取優待票20元;而另一方面本縣縣民及5歲以下、65歲以上民眾則仍維持免費。對於文化局的作法,我們表示支持,並期望能夠在推動半年或一年之後,可以再次檢討確認,以選擇最佳的場館管理政策。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的財源,政府預算僅佔一半,另外一半則是來自於門票收入、授權、贊助等,我們期望有一天馬祖民俗文物館與其他場館,能提高自主收入比例,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讓博物館成為馬祖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社論/使用者付費 提升服務品質
-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