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意與新政治終在上週末投票後誕生,將帶領台灣航向另一個世紀。這次的選舉不僅寫下台灣民主歷史上的新頁,也在馬祖的發展上留下一記深深烙印,鞭策我們不斷的進步。
這次的大選馬祖僅四成多選民參與,堪稱創下地區最低投票率,不如預期中的熱絡。影響投票率因素的原因相當多,但以這次的結果來推論,主要是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在選前已能預期,雙方實力差距為甚,因而降低遊子們返鄉投票的動力與意願。其次者就為這次係為全國中央性的選舉,與鄉親們的直接影響較低,有種疏離感的存在,不若村長與鄉民代表選舉很可能因自己一票讓結果翻盤的激烈與重大。離島的澎湖縣在投票當日仍有許多鄉親不辭辛勞搭船返七美、望安投票,使投票率較馬祖來得高,主要因素在於立委候選人間的實力不分軒輊,很可能差幾票而改變結果,因而激發出積極參與的動力。
姑且不論投票率為何,儘管大多數鄉親在正副總統選舉時把票蓋給了國民黨的「朱玄配」,但在政黨票方面卻有了明顯分裂投票的現象,支持不同聲音與主張的政黨。即便是在意識型態最左翼與右翼的黨派也能深獲支持,等同反映鄉親們的想法意見日漸多元,讓不同聲音的論述在馬祖都能有被看見與重視的機會。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深感欣慰,象徵著民主種子已逐步在鄉親心中萌芽,能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立場,非永遠當個順民與冷漠者,透過投票的過程把最真實的思維投射出來,讓外界知曉馬祖絕不是個「一言堂」的地區,而是名副其實的「異言堂」。
選舉過程難免會交手而產生火花,但這次立委選舉相當肯定的是,鄉親們能逐步接納不同觀點與論述的候選人,對於民主是正面發展的。從獲票率可得知,也有近三成的民眾支持執政黨以外的候選人,比例之高是以往所未見,再次的證明我們是個開放而多元的島嶼,能夠也願意與不同聲音相處。相對於以前的馬祖,或因地緣與歷史關係之故,對於外來人事物會抱持著較冷漠與排斥的態度;但隨著觀念的轉換,鄉親們越來越能夠學習到接受不同主張想法的挑戰和參與,從中攫取到不同資訊觀點,並融入馬祖的生活。這樣的結果對於地區發展是相當正面的,畢竟民主政治成熟與成功的條件之一就是「落實多元主義」,能鼓勵不同立場的參與及挑戰,有競爭才有進步,才會讓馬祖的發展更加上軌道。
不要小看在馬祖的每一次選舉,雖然投票人口數不若台灣都會的眾多,但所反映出的結果卻是代表民主深化進步的一哩路。開放與多元聲音共處,是我們在這次選舉中看到的進步發展;僅管這是進步的象徵,但仍還有努力空間,至期透過全體上下的持續共同努力,把民主在馬祖的結果再推向另一波高峰。
社論/大選教我的民主課:與多元聲音共處
-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