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旅遊品質 永續馬祖觀光

  • 2016-01-23
 台灣在去年底成為千萬觀光大國,開創觀光史上燦爛輝煌的里程碑,而以觀光立縣的馬祖,在政府部門大力推動下,結合馬祖「藍眼淚」的無窮魅力,造訪馬祖遊客屢創新高,面對量提升的同時,也需思考所衍生出的問題。
 馬祖觀光大幅成長,絕對和陸客來馬觀光有密切關聯,大批陸客對從未到訪過的馬祖,充滿神祕感和好奇心,想要嘗試看看。可是旅遊過後,卻發現服務品質不佳,或行程沒有任何特色值得吸引人,來過一次就不會再來,造成旅遊不佳印象,而1個不滿意的顧客會將不好的經驗告訴10個人甚至更多,當不好的評價接連在對岸眾多人口耳相傳下,必將影響馬祖日後觀光發展,面對可預期的危機怎能不重視,只著眼重人數,而輕忽品質?
 縣府和馬管處持續推動觀光淡季行銷方案或獎助,無非期盼在淡季中促進地區觀光產業發展,活絡地方消費,但追求量成長的同時,更要注重質的俱進,否則大費周章之餘,只能吸引低消費陸客團,加上團客水準參差不齊,缺乏公德心,造成景點壅塞、用餐、住宿品質下降等,對地區觀光相關產業衍生出一連串負面影響,更連帶困擾地區居民。
 增加觀光深度與內涵的要素,是讓觀光客再三來訪的誘因與動力,妥善規劃套裝行程,讓觀光客深入馬祖歷史、人文、民俗、宗教、戰地、飲食的多元化內容中,感受不一樣的在地風情,營造差異化和專屬特色,發展出吸引人的優勢,才是觀光競爭力的重點所在,掌握明確方向,解決吃喝玩樂或追求近利的盲點,符合觀光客的真實需求。
 地區觀光要吸引的是真正認同價值的觀光客,要從追求量轉為質,若存有衝量迷思,持續對待陸客團低價行銷、缺乏深度體驗,讓人失去非來不可的感動,就會傷害觀光核心價值,必須思考如何提升旅遊品質,質素獲得提升後,人均消費額也能同樣增加,進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促進地方繁榮。
 維護地區旅遊品質,不只依靠主管機關發揮政策指導及輔導、監督的責任,更需要業者團結自律,不再以價格相互競爭,而是推出高端優質行程建立口碑,另外在團費的訂定、遊程的規劃、生活禮儀的說明以及對等關係的堅持等,都必須盡到維護自身及整體利益責任。讓雙方人民可以在互惠、和諧的情境下,相互尊重、包容、欣賞,以減少各種旅遊問題,確保觀光旅遊業的品質與聲譽,讓地區觀光走的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