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維基百科共同寫作的成功,共筆(co-writing)已成為越來越被重視的新興寫作方式,共筆協作是一種多人寫作、同時編輯的創作方式,能使得一個主題在短時間快速分工完成,並且能匯集不同創作者的觀點與貢獻,完成寫作主題。如果公部門能善加利用共筆協作,將能使得公共議題的討論,加入民間的活力,使得公共政策討論更加完備成熟。
馬祖民眾對於公眾事務參與程度高,對於社區事務十分關心,有關公共議題的討論,共筆是一個十分實用的工具,讓民眾能參與公共事務,將不同的觀點納入公共政策中。目前主要使用的共筆平台包括hackpad、google docs等,新興共筆平台打破過去菁英論述模式,讓社群的每一個人都能協助主題寫作的完成,標示著公民寫作時代的來臨,讓公共詮釋能有更多元的發展。
由於共筆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集體論述功能,這種創新寫作方式能補充傳統寫作方式的不足,使得公部門開始注意共筆協作發展,並借助共筆協作讓公共政策有不同的新思維,如日前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即透過hackpad共筆平台,進行「自由經濟示範區溝通會2.0會後檢討」,提供民眾另一個反映意見管道,參與互動討論,擴大政策溝通。
而地區公部門亦重視共筆寫作,去年桃園市長鄭文燦率市府團隊來馬與縣府共同召開桃園馬祖交流會議時,縣府文化局就在會議上提案「鏈結居住在不同地理空間,但關心馬祖發展的社群,成立『馬祖社區』,從地緣社區的『社區營造』擴大到『社群營造』」,而在提案說明中更進一步指出希望透過兩地社造中心,作為兩縣市未來跨域鏈結的平台,建立可分享的社群網絡,例如facebook或hackpad網路共筆方式,讓分散二地關心馬祖發展的人在社群網絡上提出想法,最後歸納為新思維的提倡及可具體操作的建議。目前縣府與桃園市政府正積極辦理此案,相信不久的將來,馬祖文化將有另一種的跨域共筆論述,豐富馬祖的歷史。
馬祖的文化論述,除了傳統的菁英寫作、誌書刊物之外,跨界的共筆協作是一種新的論述思維,期望未來透過共筆協作讓馬祖文化有不一樣的公民協作論述,在多元激盪中發現新的馬祖歷史。
社論/共筆寫馬祖歷史
-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