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特色文化行銷擺暝看馬祖

  • 2016-02-17
 馬祖去年因為「藍眼淚」聲名大噪,吸引許多觀光客來馬一睹這特殊的生態景觀,然而馬祖最令人流連的絕對是迥異於台灣的民俗文化,今年隨著九天的春節連續假期告一段落,馬祖真正熱鬧的年節慶典才正要開始,錯開「藍眼淚」的春夏季節,冬末春始的馬祖迎著冷冽的空氣,其實更適合想要認識馬祖的觀光客到馬一遊。
 過去馬祖的觀光行銷一直無法延續,並曾令人詬病的批評啟動太慢,許多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動,總在活動開始前一週才有相關規劃公布,這樣的期程非常不適合旅行社包裝,亦讓遊客無法及時安排相關的班機及住宿,最後讓原本可以形塑馬祖的文化活動,變成島內鄉親的同樂會。
 馬祖去年藉由跨縣市的合作,幾項活動都獲得不錯的行銷成績,像是與桃園合作在今年的全國燈會設置離島燈區,與台南合作將獨特擺暝文化與台南鹽水蜂炮綁在一起行銷,都有效增添國人認識馬祖的機會。
 今年的馬祖擺暝提前進行島內整合作業,並且在一月份於松山機場舉辦記者會,成功的向國人介紹這一個屬於馬祖的特殊文化,極具馬祖特色的擺暝活動主要由北竿擔綱,從正月十三到十五讓民眾大開眼界,
 十三暝坂里大遶境,除了在地隊伍之外,還開放部分扛旗讓遊客親身參加,送喜活動的趣味體驗,最後還有馬糧平安粥的分享。正月十四則有橋仔村舉辦百年籤詩及求發財金的活動,下午起白沙村有兩馬同春鬧元宵及放水燈的活動。正月十五更是活動高潮,有總動員的聯合大遶境,晚會更將邀請台南宮廟來馬共襄盛舉,最有名的蜂炮與遊客鄉親同樂。
 馬祖擺暝是系列的活動,燒馬糧、祈夢或送喜等,都能變成邀請民眾體驗的特色活動,也許曾經是鄉親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隨著時代逐漸消失,藉由觀光的需要重新讓文化再現,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保留傳統文化又能促進觀光,迥異於台灣的特色文化,正是馬祖最有力的觀光元素。
 以花東的原住民豐年祭為例,在暑假確實成為許多觀光客體驗的一個活動,觀光局提前就將各地的活動時間彙整提供國人參考,現在部落的原住民也會提醒觀光客尊重文化,不要干擾活動進行,部落族人都會歡迎大家參觀體驗,相信這是相同的思考邏輯,藉由文化讓大家認識馬祖,也帶動觀光客到馬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