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某一天,分別在里約、倫敦及斯德哥爾摩等城市,有陌生人主動邀自己搭便車,會比較敢搭誰的車?這是《天下雜誌》轉載《金融時報》所舉的一個例子,目的並非在評論與定位哪個國家的是非,而係反映出「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高低所產生的差異。
知名學者Fukuyama指出,社會資本為「社會群體中,成員間的信任普及程度」,最終是以「信賴」的網絡方式呈現。他進一步認為,社會資本越厚實的地區,社會成員普遍信任度較高;反之,一個欠缺信任的區域將使社會資本薄弱,還需仰賴強制手段佐理方能上軌。同樣漫步在巴西與倫敦觀光,對於地區治安的可靠感受就明顯有所差異,這就是社會資本無形槓桿所反映出的外界觀感,不僅映射出當地的民風,更影響各項競爭力,對發展有著莫大衝擊。
農曆年前的台南市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許多不幸,致使許多用水家戶停水乃至停電多日,甚至影響生意的進行;但災區周圍的商家不僅沒抱怨,還展現熱忱配合救災工作,提供許多衣食住行上的協助;更難能可貴的是,市政府也沒有接到太多民眾抱怨,適時展現同胞愛。愛心暖流的賡續湧入,不僅使資源不虞匱乏,更能在短期間快速完成救災工作,讓這患難見真情的熱潮撼動國內外,並為世界各地所報導。這項利他的精神正是社會資本的展現,願意不分彼此的互助合作,也不計較辛勤的奉獻,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原來是這樣的溫暖。
我們一直不斷的呼籲,馬祖的發展不能單賴硬體設備與建設,軟體面的努力更是不可忽視的根本,而這也是社會資本的訴求。觀光經營的成功首當面向就是社會的氛圍與感受,當地區充斥著排外、爾詐我虞、冷漠無情的氣氛時,觀光客諒必卻步阻滯不前,不願冒險前往;相對的,許多人潮絡繹的國家或地區,共同特色就是對於該地社會感到放心、有著人文關懷的溫暖,可較為放心的品味旅程。我們的社會資本倘能建立起紮實的基礎,對於旅遊招攬必有相得益彰的助力,突破在淡季時節的困境。
社會資本的深化對於政府部門的改造與行政推展也有相當大的支持力量。誠如1980年代的政府改造風潮以來,未來政府的治理模式包括了市場、參與、彈性與解除管制等四大方向,每一個面向的努力都與社會互動脫離不了關係,民眾參與的角色日益增深,只有整合公部門、私部門與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方能使彼此共同負擔解決公共事務問題的責任,降低政府部門的負擔,也提升效率效能。而信任的元素在這綿密的關係網絡中在在的扮演舉足輕重的要角。
藉由206美濃地震的衝擊,雖傷透了許多民眾的心,卻也震出社會的凝聚力與共識力,讓外界知道原來民間力量是如此巨大強盛,更是往後在治理上不可忽視的議題。馬祖仍有許多發展課題尚待突破,而塑造強而有力的信任網絡是必須慎加側重的一環,讓國內外感受到我們的溫度。
社論/讓外界感受到馬祖的溫度
-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