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 (Open data)是目前全球公共治理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先進國家無不如火如荼地設立開放資料平臺,將政府資料以機器可讀的「M2M」(Machine to Machine)方式對外開放,並以無償、不可撤回,並得再轉授權方式授權公眾利用。為加速我國資料開放進程,行政院第3465次院會決議通過「政府資料開放進階行動方案」,開放資料已是先進治理的指標,馬祖公部門亦應及早準備,盤點相關政府資料開放給全民,讓縣民做公共資料的主人。
開放資料是我國重要政策,英國「開放資料基金會」2015年開放資料評比,我國在全球149個國家中榮獲第1名,不過現階段地區推動資料開放面臨一些問題,首先是公務員對資料開放認知不足,如果公務員對資料開放不瞭解,自然無法積極推動資料開放,甚至還成為資料開放的阻力。其次是民間利用能力不足,開放資料是以機器可讀方式提供資料集,但馬祖民間的軟體研發能力不足,如果只有資料開放,而沒有資料利用,則會降低資料開放的美意,建議公部門應適時協助引導,創造亮點加值應用。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創始者提姆(Tim Berners-Lee)提出開放資料五顆星的分類架構,一顆星是採用開放授權,讓資料可以在網路上被取得;二顆星是資料能以結構化方式被取得;三顆星是使用開放格式取代專屬格式;四顆星是使用固定網址表示資料,並可連結到資料在資料網絡中的位置;五顆星是連結資料到其它資料,以提供資料之間的脈絡關係。初期地區應先務實達成開放資料三顆星,而後再以五顆星為目標,並且應經常盤點所屬資料,擴大開放範圍,保持資料的完整性,以回應民間的需求,提升地區開放資料的質與量。
在推動資料開放的過程中,地區公部門也要注意相關衍生問題,首先是開放資料的公部門必須有完整權利,避免資料開放後,引發侵權爭議;其次是隱私權與個資保護的問題,由於馬祖地方小,人際脈絡密切,相關資料公開後,如果資料有識別度,經過不同資料的比對,很容易就會猜到是誰,這是地區推動資料開放不可疏忽的地方。
開放資料可以讓民眾更加瞭解政府的施政,增加人民對於政府的信賴,而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助民間的創意,活化加值政府資料。期望地區公部門加速資料開放政策,讓全民都可以利用政府的資料,進而優化島嶼治理。
社論/加速開放資料 全民參與島嶼治理
-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