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媽祖宗教園區的巨神像是觀光客必逛的馬祖景點之一,馬港社協貼近遊客與信徒的心,積極發展「媽祖文創」,之前推出平安祈福卡,獲得旅客的喜愛,很多觀光客前往媽祖巨神像都會在祈福卡上寫下祝福,並繫在船首造型平台欄杆上祈求媽祖保佑。馬港社協日前再推出文創新產品,包括精美可愛的媽祖祈福御守、已故馬祖登山家李小石所設計的媽祖頭巾、北科大學生協助設計的實用多功能吊牌等,馬港社協發揮創意,打造屬於馬祖特色的媽祖文化產品。
全世界媽祖宮廟數量超過5千座,信眾人數約2億,其中台灣媽祖宮廟就有約1千3百餘座,信徒約1千4萬人,如果我們能夠發揮創意,找出屬於馬祖的特色,「媽祖經濟」十分可觀,是一個很大的文創市場。
目前台灣重要的台灣媽祖宮廟,無不積極開發媽祖文創產品,例如鎮瀾宮去年成立大甲媽祖文創館,該館開發的媽祖周邊商品多達上千款,包括Q版媽祖涼被抱枕、媽祖金箔鑰匙圈、大甲媽毛巾、媽祖背包等,不論是文創產品內容與銷售數量都十分引人矚目,如該館的香灰紗T恤,光是繞境期間就能熱銷10萬件。而鹿港天后宮則是結合古蹟建築,利用該廟八卦藻井圖騰,純手工製做平安傘, 鹿港天后宮除了平安傘之外,還推出當地藝術家的書法馬克杯,媽祖符令膠帶,以及零錢包等等。這些台灣宮廟對於媽祖文化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用心經營,都值得地區參考。
目前馬祖文創產品的開發主要仍是由公部門領軍,像馬港社協這樣的民間團體,政府也應適度支持,鼓勵民間進行文創投資,例如我國文化部每年都會依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對文創產業的個人、團體、公司進行補助,開放申請補助的類別包括「研發生產與品牌行銷組」、「市場拓展組」、「一源多用組」、「跨界創新組」等。公部門可透過適度的引導補助,鼓勵民間一起發揮創意,讓馬祖文創更為豐富。
馬港社協理事長劉用祿說,「社協未來還有許多商品會繼續推陳出新,希望逐漸帶動地方經濟,也為社協帶來新經濟來源,讓經過這裡的遊客可以帶回屬於馬祖特有的紀念品」。劉理事長的話描繪了馬祖文創的願景,我們希望透過公私合力,未來馬祖的文創產業,也能像馬港社協媽祖周邊商品一樣,推陳出新、經濟自主、讓遊客帶回獨一無二的馬祖文創產品。
社論/用新思維開發媽祖文創
- 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