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是政策讓海域管理問題層出不窮

  • 2016-03-31
 報載有多艘大陸高速釣船集結向我方漁民嗆聲,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我方漁民選擇離去以策安全,這種「乞丐趕廟公」的行為在馬祖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面對馬祖海洋資源爭奪的事實,以及海域管理的亂象不斷,是到了要重新檢討相關政策的時候,包括我們的海巡裝備無法跟進、大陸漁工政策方向等都可能是亂象的原因,若一切仍停在原地不動,海洋資源掠奪而產生糾紛問題則必定層出不窮。
 近年來大陸高速釣船入侵我方海域的問題越演越烈,前天才捉到一艘越界釣船,昨天就發生結集嗆聲的情事,面對陸船越界型態的改變,我們海巡雖很有心要查緝,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海巡的船又大又慢,根本無法追上這些高速的大陸船。地方漁民多年前即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多次向中央及海巡建議,以小型快速的船隻取代現有的百噸大船,然而基層的意見並沒能獲得重視,才導致現在高速船橫行的局面,我方漁民的無奈難道不是政策無力所造成的?
 高速船問題之外,現行馬祖漁業仍存在漁工政策問題待解,中央政府當初基於台灣漁業人力不足而開放大陸及外籍漁工進入職場,馬祖也同樣適用這條法律,殊不知馬祖與台灣整體環境不同,開放大陸漁工不是在解決從業人力不足的問題,反而提供過去非法越界大陸漁民一個以合法掩護非法入境捕魚的管道。眾所皆知,現在馬祖地區大部分的大陸漁工船幾乎百分百是陸資,這樣的事實讓主雇關係生變,說是漁工船領有漁業執照在我方海域捕魚,但事實上是大陸漁民經由合法漁工管道大大方方的「撈過界」。大陸漁工船與外籍漁工船最大的差別在於漁業的捕撈成本,大陸漁工船因為幾乎全是陸資,盈虧及經營風險全由陸方承擔,這種情況下大陸漁工船為了生計非得天天出海不可,因此造成過漁的現象普遍在馬祖各島存在。而外籍漁工則不同,我方漁船雇用外籍漁工的盈虧自負,若不是專業的漁民是無法承擔捕不到魚的經營壓力。
 限漁、護漁是目前我們重要的漁業政策大方向,然而相關的配套卻與政策背道而馳,特別馬祖與台灣漁業環境不同,台灣的法律不見得適用馬祖地區,大陸漁工即是一例。在護漁部分,取締越界一直是海巡的難題,基層有方法,卻因為上位者政策或預算的不支持而無法落實,這一切都顯示是政策出了問題才讓馬祖海洋爭奪戰越演越烈。馬祖海域是很好的漁場,但再好的漁場也禁不起過度的操捕,唯有加強管理與管制才能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而管理源自於政策法令,因地制宜是必要的,法令政策若不能兼顧全局,那至少也要儘可能符合多數漁民公平正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