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的街頭斷頸命案,不僅讓國內沉渙於緊張焦慮氛圍,悲淒的畫面更使許多民眾淚滿衣襟,更為一向純潔樸實的海洋湛藍馬祖,敲響治安警鐘,連江縣警察局更要求各警察所加強看管地區特定人物,同時加派警力維護學生上下學時的安全。
面對社會治安高風險的年代,除了自我防衛的強化與社區網絡的厚實,警察角色的定位也隨之轉換。早先的軍政與訓政時期,公部門總是扮演「夜警」、「更夫」的角色,是「必要之惡」,當何處有需要,即予以全力協助,俾快速回復往昔生活;但在瞬息萬變的當今治安,警力規劃要有所遷異思變,化被動為主動,以「現代警察」角色自居。
英國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有感於詭譎多變的治安問題,極力倡導「現代警察」思維,強調不能單單只是事後的補救或追溯,而要具有先期預防之理念,結合預防與偵查的雙軌進行,聯合民力與警力,以情資導向與公私部門資源分享之策略,進行有效安全治理。
隨著新住民的移入、觀光客的造訪、乃至於非法入境的偷渡客,豐富了地區人口性質多樣,若未能進行有效的治安管理,除造成衛生與疾病的傳染,更將為馬祖染上「黃」(色情)、「黑」(毒品)、「紅」(濺血)色彩;當這些色彩融為一體,將成為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色」,無異於和暴力挑釁畫上等號,而這也是我們治安漏洞的風險所在。
縣府團隊應意識到,警察的角色不能、也無法再如過往戰地政務時期般,是立於百姓生活中心,支配與照顧著人民;取而代之的,應抽離主導地位,卸下「命令—服從」關係,變成與社區內各成員或社團機構對等的地位。進一步來講,警察應化身成導師、夥伴、資訊聯絡人、導航者、諮詢者等多元角色,融入地方生活,在立場相對等前提下,透過公私協力方式,讓治安情報互通有無,建立起問題導向警政、或品質警政,目的在協助與保護鄉親安全不受侵害。
更重要的,當前馬祖的治安情報分掌於警察、海巡、岸巡、調查、軍方、檢察單位,如此雖各自能發揮所長,迅速有效知曉;但猶乏統合機制的爬梳下,將易使各自為政,難收防範績效。在「超分化」系絡的跨域治理時代,公部門應協調設計一有效機制,讓情報快速與零時差的流通,使治安紅燈迅速熄滅。
指派員警維護學童上下學固然是亡羊補牢的措施,但仍是治標不治本,且非長久之計。雖然當前舉國上下都籠罩在近年隨機殺人的陰影,但也藉由此次的危機,給我們一個警惕,提醒大家,維護治安,人人有責,唯有彼此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更令人舒適安心的環境。
社論/高風險社會下的警政角色再進化
-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