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服務、服務、再服務是觀光經營惟一的捷徑

  • 2016-04-05
 隨著俗稱的觀光「旺季」到來,各商家無不引頸期盼旅客的造訪,至期能藉由「藍眼淚」的神秘地中海氣息為馬祖帶來觀光的「藍色經濟」。在地區轉型發展下,觀光成為馬祖重要資源與發展命脈,對於旅客的造訪,我們期待的不是「一票玩到底」形式,僅來一趟,無意再次重遊;取而代之的,係「多層次漫遊」,能逐次深度探訪,享受樂活與細膩領略四鄉五島風采。
 馬祖要吸引旅人多次品味,除了硬體設施與良辰美景外,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出高度人文精神的友善社會,有別於台灣本島與其他離島。觀光客收益固然是馬祖的重要金雞母,但也不能忽略旅客的心理感受,業者應以交朋友、散播歡樂的心情,帶給遊客有賓至如歸,讓心理的感受效益超越所付出的金錢價值,使旅人願意再回訪第二次,乃至吆喝更多親友再造訪,使旅遊細水長流。
 觀光不能為求生計而漫無邊際的濫開價,或是刻意推銷高單價的行程與景點,甚或以打劫肥羊的心態待客;如此將只有做一次生意的機會,訪客也不願再度留戀。我們必須從觀光客的角度探索,在定價上,思考他們願意為觀光付出多少錢、支付多少機會成本,進而設計出合乎其需求及成本效益滿足感的行程,讓付出的旅費有值回票價與物超所值的滿足感。
 過往些許商家業者為謀求商業經營上的利潤,以不實的價格賺取蠅頭,或是用變相加價的方式剝削觀光客,用做一次生意的方式哄抬價錢,先民傳承下來的人情信用遠拋九霄雲外。如此短期內固然獲利匪淺,但經病毒式口耳傳播後,將致使我們的惡名外揚,讓諸多民眾在心中留下負面觀感,大大降低來馬觀光意願,最終將致使觀光這塊餅越做越小,拱手讓人。
 除了經濟實惠的親民價錢,還必須具有一流的服務態度,才能全面性的撐起觀光大旗。觀光客或多或少在旅途上會碰到許多不便或需協助之處,舉凡借用洗手間、搭便車、或是證件遺失協助掛失等等,儘管可能會對業者帶來許多困擾或麻煩,但仍應盡全力的伸出援手幫忙,切勿將「沒辦法」、「我不知道」、「問問別人」等語句輕易從口中說出,縱令無力協助,至少也要指引解決問題的方向,好讓遊客們盡速處理當下的不便。
 真正讓旅客印象深刻、也願意再回訪消費的店家往往並非多麼雄偉或華麗的外觀,而是能在患難中伸出援手的服務。擁有舒適的旅宿環境固然是讓旅人們開心愉快的充分條件,但絕非必要條件。倘若業者們用冷冰態度相應、或是愛理不理、抑或樣樣服務都以收費為前提,再怎樣高級與漂亮的設備都吸引不了觀光客的心,保證不會再來第二次。能在急迫困頓中給予支持幫忙的店家,不僅溫暖消費者的心,更將永生難忘這段有驚無險的旅程,將是耕耘埋下再次回訪的種子,且這段人性化的故事也將無限傳開,無形中為業者們帶來更多商機。
 觀光旅遊事業的經營不單單只是吃吃喝喝或走馬看花,最重要的在於那般親民實惠的服務。只有用「心」去經營,用「愛」來灌溉,才能讓馬祖的觀光農田年年都有好收成,創造豐衣足食的幸福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