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閩劇在馬祖落地生根

  • 2016-04-09
 閩劇,是原鄉的傳統戲劇藝術,也是年長者最愛。這幾天藉著民間廟宇慶典活動的舉辦,邀請到福州當地知名閩劇團來馬公演6場,還不辭辛勞前往西莒演出,讓不少首次在地就看見閩劇演出的鄉親甚為欣慰,也值得各界予以主辦單位鼓勵;我們認為,閩劇相較於台灣本島,有別於其他戲曲,可藉由同母語的特性,加以保存、發揚,欣見文化局今年已有類似計畫,進一步訓練在地演員及定時演出,成為真正在地的表演藝術與文化特色。
 位居福建五大劇種之首的福州戲—閩劇,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大陸地方戲中,是具有特色的地方大戲,在過去鼎戲時期,聳動福州一帶社會,其劇本、唱詞、曲本也是經由文人撰寫及專業研唱,然而隨著時空環境變遷,閩劇在大陸福建都市化之後,重要性漸漸受到考驗,不過,在傳統藝術文化中,它還是有它一定地位。
 閩劇在說福州方言的地區,都有著堅實廣泛的愛好者和深遠厚重的文化影響,凡閩籍華人多的地方,都對它翹首期盼。而縣府與民間自兩岸恢復交流以來,為顧及年長鄉親需求,幾乎每年都會邀請福建省或福州市的閩劇團來馬公演,不但掀起高潮讓老人家們爭相一睹閩劇風采,也吸引許多年輕一輩願意嘗鮮體驗。
 馬祖與福州的閩劇交流已逾10年,但尚停留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演出,馬祖鄉親欣賞的單向模式;為了加深交流與學習,文化局與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先於2007年合作推出第一部閩劇音樂劇《媽祖的傳說》,其中就有馬祖地區閩劇愛好者參與演出;在2011年的《別妻書》之中,再次嘗試讓馬祖高中學生擔任劇中中學生的角色,兩次合作皆非常成功。
 經過時間醞釀,今年文化局與閩劇院均有意更進一步,特推出「藝起演閩劇」閩劇教學表演班,由參加學員專程赴大陸接受資深演員教導,增加學員的基本功及與專業演員互動與練習的好機會,也真正幫馬祖學員打好基礎。
 我們樂見文化局或地方熱心人士積極赴福州取經,雖稱不上大戲排場,但也算是初步培植人力,透過這樣「教演共長」的持續發展合作模式,由資深閩劇演員親自將劇碼及唱法教導給馬祖學員,使閩劇能夠落地生根。
 閩劇每年一至二次公演,當曲終人散時,留下的不只是回憶或是耳畔回響起款款鄉音,我們企盼的是真正在地化的開始。往後再有閩劇團來馬演出,希望文化局能先以合作方式,由馬祖演員分擔部分角色協力演出,再逐步達到由馬祖演員獨立演出的目標,這一天,絕對值得鄉親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