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2016北竿蜂擺暝成功版 看媽祖慶典未來圖

  • 2016-04-12
 馬祖在今年「蜂」擺暝拉抬了在地元宵遊潮之後,我們再回頭看看地方節慶活動推廣了將近20年,主辦部門也思考添入招徠遊客的手法,但是真正效益多少,值得現在重新思考是做大?抑或簡作?取消還是整併,或是結合,不然光是燒錢辦活動,反而對主辦單位付出辛勞得不到掌聲。
 固然,地方有的民間習俗活動是一種傳承及延續,我們支持這種作法,不過定調明確,純粹就是區域性、社區性活動,由自己鄉親參與,共同維護特有習俗或禮儀,不以觀光行銷為目的,不然以強調觀光為地方唯一生計之路,不論是公部門主辦或是委由民間承辦活動,都必須以觀光訴求為目的,符合在地產業發展之目標,讓政府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在觀光的刀口上,讓民間有生意可做。
 以歷年馬祖「瘋」擺暝系列活動,政府、民間都投入心血在做,平情而論,帶動旅遊效益有限,我們不能說因天氣太冷,或是年節剛過,造成遊客組團意願不高,其實真正原因是擺暝活動吸引不了遊客腳步,不了解「擺暝」這個主軸涵意,使得活動長期以來就像寒冷冬季一樣冷。
 今年因緣際會,白沙平水尊王廟供奉神明周倉將軍因台灣蜂炮著名的台南武廟淵源,牽成了台馬兩地的蜂炮先鋒官周倉將軍連線,台南武廟特別在北竿架設蜂炮,同時透過電視聯播同步施放及向各地傳送,馬祖搭上順風車向華人轉播元宵活動,也提升馬祖能見度。
 從今年北竿擺暝系列活動觀察,如燒馬糧都帶動台灣遊團到北竿參加當夜手捧糧草燃燒儀式,也讓遊客有不一樣體驗,到最後祈夢活動都有遊覽車穿梭,我們建議活動要緊湊性,祈夢活動可以提前,再一直延續到農曆正月二十九,讓遊客在三、五天內行程都能經歷。
 從今年「蜂」擺暝,有人擔心主軸活動會失焦,風頭被蜂炮搶走,其實蜂炮只是整個活動一環,其他該有活動一切行禮如儀,也只是蜂炮成吸引焦點,帶動了遊潮,同時,蜂炮活動不是強加移植或引進外來元素,況且對馬祖元宵擺暝具有加分作用。
 我們再檢視在地節慶或宗教活動中,每年農曆3月23媽祖國際壽誕活動及農曆9月媽祖昇天祭活動仍具觀光號召力,加上馬港宗教園區周邊設施均已完成,結合媽祖靈穴傳說,以及媽祖信徒遍及全世界,馬港天后宮廟管會有必要重新思考與台灣天后宮廟,甚至香港、澳門或東南亞華人社會天后宮結盟,帶動香客到馬祖,也帶動馬港村莊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