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創新是進步的最大原動力

  • 2016-04-15
 與有榮焉,馬祖在劉縣長「以前幫病人開藥,現在替馬祖把脈」的思惟及公部門的努力下,使得地區近年不論是社會福利或是觀光工業都有顯著佳績,在這幾日的《聯合報》願景工程報導中獲得好評,直指馬祖迅速的翻轉。
 我們得以進步神速,有很大因素是來自創新的DNA。舉凡設立全縣第一所公托、強化緊急醫療後送機制,再從住宅到公共空間、公車語音系統,輔導菜單字體放大等及打造高齡友善空間,能獲得肯定與認同,不外乎是自既有的窠臼中破繭而出,從人民需求找出努力方向和藍圖,在看似平靜的島嶼創造出非凡經驗。
 《商業週刊》在104年出版由人稱「翟神」的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先生所著《創新是一種態度:翟本喬透視問題、勇於突破的思考模式和勝出策略》一書中提到重要的創新概念。翟神指出,「創新必須要能突破框架」,認為探討問題不能單純僅從「症狀解」,僅就表面問題尋求解方,治標不治本,而必須思考「根本解」,找到病原澈底改善。好比說飢餓時不論是給對方一條魚或一支釣竿都無法真正改善問題,畢竟於總會吃光、釣竿也有故障損毀的時候,因而需教導對方如何捕魚或製做釣竿,跳脫過去的框架解決問題方式,才能真正改善問題,而這也是創新的首要思惟。
 無獨有偶,人稱廣告教父孫大偉曾說過:「真正的創意來自生活,你認真生活,創意就會一點一滴生出來。」世界上一切的創意靈感或動機都是源自對生活周遭的觀察,不論是大至世界趨勢,或小至路邊的石頭,只要我們處處留心,都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驚人舉措的起點。當我們停止觀察和思考時,求新求變的動脈血液就將停止流動,充斥的僅是靜脈帶回一成不變的呆板和因襲,自然無法有著為社會所讚賞的成績。
 尋求蛻變的馬祖有很多可以再著墨的公共政策與社會發展議題,不論是政府團隊或是民間百姓,都必須不吝給予建言或想法,透過不同觀點來看待我們的不足,才能真正激起創意火花,畫破黑暗困滯的天空。最重要的是,馬祖的進步不能僅停留在模仿階段,畢竟那也只能跟別人做到一樣好而已;反倒需要大破大立選擇別人還未做到或想到的事,成為標竿對象,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亮點。
 創新看似抽象,但說穿了其實就是在鄉親的需求上看到我們的努力方向與伸展機會,期盼能將不滿的欲求轉為滿足的笑容。我們期許馬祖每年都有亮眼與傲人的成績,不只要趕上世界水準,更要直接超越別人,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