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觀光不能忽略公共意識的元素

  • 2016-04-29
 隨著觀光旅遊旺季的到來,各民宿與餐飲等旅宿業者無不大張旗鼓的整頓,至期能藉由神秘的地中海氣息為馬祖帶來觀光的「藍色經濟」。馬祖要吸引旅人多次品味,除了硬體設施與良辰美景外,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出高度人文精神的公民社會,展露出馬祖鄉親除濃厚的人情味外,更有無比的公共意識,有別於台灣本島與其他離島。
 學會同理心,能營造一個公共道德的社會。觀光客願意再次造訪,很大的動力是在於有賓至如歸感受。觀光固然讓業者看到財源,但在利潤之餘,應思考如何提供一流服務與攬勝,使安排與規劃能讓旅客有物超所值、值回票價的認同感,久久不能自己,有著再度回訪的引力;倘一味的只顧慮人潮與錢潮,而忽略以客為尊的心理認同,將使遊客「終身難忘」,一去不再復返。
 學會自律,能營造一個公共道德的環境。柏拉圖曾有一番藏諸名山之語:「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慾望與快樂的控制。」邁向民主的馬祖,百姓們應學會走出人治關係時代,接受「民主與法治」的生活方式,讓彼此相互尊重與守法度,使社會更加禮貌性。諸如在交通工具的搭乘後,隨手將垃圾丟入垃圾桶或順手帶出丟棄,讓下一位搭乘者有舒適的環境,而非恣意拋扔在座位上;又如,不能貪圖一時方便,而將車輛任意停擺在路邊,除有礙觀瞻,更增加公共危險;再如,不因自己便利,讓寵物隨地大小便,對環境造成破壞,更造成後人困擾。
 此外,營造在地認同,更能讓外界感受到我們的向心力。仔細觀察觀光景點能大紅大紫的地區,除了良好的環境氣氛外,就屬社區的高度團結力,得以讓在地觀光事業蓬勃發展。社區內的每位成員在地區發展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彼此間態度的良窳都將影響外界對我們的觀感與平價,甚至決定是否願意再訪的動力。只有所有社群成員對地區有高度團結意識,才有可能合力推銷出觀光景點,讓遊客們感受到我們的熱情與努力;一旦鄉親持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將如同荒漠般的孤寂,遊客們自然也會感受到這般不尋常氣氛,終將避而遠之。
 觀光產品的成功不單單是公部門的責任,也是各方民眾的大事,我們不能僅著墨於經濟收益的考量,還必須把公共意識的公民社會思維納入考量,共同建立起富而美好的友善社會,而這也是讓馬祖旅遊賡續不斷的絕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