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文化局邀請吳祥輝來馬,他對馬祖海上交通的評語是比台鐵爛十倍,甫聽到這樣的評語確實讓鄉親心裡不太好受,但這樣的批評其實其來有自,過去因為觀光客有限,船公司不願意投資,總以堪為負擔的人力及船舶勉力維持,用外勞船員在船舷接待旅客,服裝儀容不整,穿拖鞋的更是家常便飯,船艙欠缺勤勞打理等,都讓外來客另眼相看。
這幾年隨著黃岐航線開通、「藍眼淚」的火熱,馬祖觀光客不斷正向成長,這恰恰是蛋生雞、雞生蛋的邏輯,當有商機出現時,不需要地方政府催促或編列預算買船,馬祖船業公司開始集資買船,像是海上看藍眼淚的娛樂船、剛投入馬祖航業的99噸「吉順9號」,或是更早之前的「馬祖之星」等,都是民間業者對於航運需求有信心的表現。
馬祖觀光正在奮起之際,海上交通是馬祖重要的對外交通,除了立榮負擔台馬之間外,其他島嶼之間的移動都必須依賴海上交通,因此營造馬祖愉快的旅遊經驗,跳島之間的交通必須有效改變,在馬祖之星投入後,鄉親已無法接受所謂小白船,希望可以由150噸以上的船舶進行接駁,而縣府爭取預算打造的350噸「東海明珠」,也讓船舶水準一下拉高不少,而這樣的改變是無法回頭的,民眾已經無法接受更小、更差的船舶。
在馬祖因為對於船舶的期待很高,因此每一艘船的進駐之始,都會有負面唱衰的聲音,如馬祖之星不耐浪、東海明珠平衡翼效果有問題、臺馬之星座位不足等,當然有期待自然有批評,但一味追求座位數的最大量,對於舒適度並不是最好的考量。以臺馬之星來看,因為當時設計考量觀光需求,有電影院、麻將間的設計,但至今船公司在營運上都未能有效的利用,因此出現乾脆增加床鋪的聲音,但一艘船都是床鋪,跟當年的運補艦有何差異,現在的民眾需要更有品質的船舶服務。
臺馬之星五月一日起新制退票要收一成服務費,對於旺季來說是必要的措施,避免有人飛機與船舶雙重訂位,讓真正想要搭船者無票可訂,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少數關場時的大量輸運旅客,而裁減船上其他休閒設施,目前有出現雙馬同時開航的建議,雖不為一項可嘗試的建議,但必須透過謹慎的評估,畢竟臺馬輪一趟的基本成本就是百萬,尚不包含人事等相關支出。以租用合富輪為例,每一趟就是近百萬的支出,絕對不是二百或三百張船票可支應,所以通常是用在霧季的人員輸運、支應航修需求,或是選舉投票的政策需求,絕非平日應付觀光客需求的常態作法。
欣見南北海運新造99噸的新船,想來除南北海運需求,未來有很大的機會投入黃岐航線,而船公司也表示,未來視市場需求不排除再造500噸以上的新船,如此一來有機會成為東引與南竿之間重要的接駁工具,馬祖之間跳島當然希望有高品質的船舶接駁,臺馬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在滿足各島順暢交通之餘,馬祖推展觀光勢必要正視各項服務工作,大眾交通運輸工作是交通第一線,馬祖船運服務硬體改善正在起步,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先做的,多一點說明、多一點笑容,相信馬祖絕對會留給觀光客難忘的旅遊回憶。
社論/因應觀光需求全面提升船舶服務品質
- 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