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航各表」 雙向夜航到底怎麼航?

  • 2016-05-14
 連江縣政府的「臺馬輪」、「臺馬之星」2艘客貨輪已經到位,馬祖海運運能可以說是達到史無前例的頂點,擁有兩艘「可操之在我」的交通船,如何能發揮最大效益,海運政策方向「雙向夜航」再度成為熱門議題,但雙向夜航到底要「怎麼航」才符合民眾需求與期待?
 馬祖在今年成功推廣「藍眼淚」觀光,透過大量的媒體報導與口耳相傳,終於把「藍眼淚」推上舞台,在觀光旺季湧入了大批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相關單位統計,今年交通載運量跟去年同時期相比增加了30%,但觀光發展亮麗成績的背後也藏著隱憂,遊客瞬間大量成長,造成海、空運訂位困難,許多人出不去也進不來,「可操之在我」的海運,成為思考改變現況的方法之一。
 雙向夜航政策提出已久,其中航線到底要怎麼開,現在官方和民間提出2種截然不同說法,演變成「一個航行,各自表述」的狀況。雙向夜航顧名思義即雙邊(南竿、基隆)在「夜」間開「航」,而官方與民間提出的航線最大不同點在於:船在夜間開航後,白天是否需要返回原港口。
 毫無疑問,無論是何種雙向夜航,都能夠發揮兩艘船最大效益,同時促進地方觀光,關鍵在於白天開航的必要性。民間認為雙向夜航並且白天再開航返回原港口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兩艘船的運能再擴大,可達到單邊每日運能1080人,無論是民眾返台、緊急滯留疏運等問題,皆可獲得一次性解決;而縣府所提的雙向夜航計畫,就是只開晚上,雙邊交錯靠港,在維持現有的預算及運能中提高載客率、解決夜間馬祖前往基隆的問題。
 兩種開法不是誰對或誰錯的問題,只是單純認知上的不同,同時各自有需要面對的困境。民間提出的「雙向夜航加雙向日航」,首要面對就是預算大幅增加,每年開航數將達400航班以上,初步估計預算會是現有的兩倍左右,同時還有船員、船隻休息、航班載客率等問題;縣府的雙向夜航計畫由於只有在夜間進行雙船對開,在觀光旺季期間若碰上大量滯留旅客,將難以一次性解決。更重要的是,不論怎麼開,都要面對目前與代操作公司所簽訂的合約問題。
 可以理解民眾對於擁有兩艘船的縣府充滿期待,尤其面臨如今的交通窘境,民眾對於改變的聲浪更是愈發大聲,雙向夜航確實是解決的方法之一,但到底要怎麼航才符合民眾需求同時符合成本與效益,經由交通單位詳加評估後,自然會做出應變政策,但除了雙向夜航,相信還有像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旅客人數控管等政策,需要縣府與民間集思廣益討論,才能有效解決馬祖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