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春霧、鋒面攪亂馬祖對外海空交通,原本這段期間就穩定性不高的海空交通又碰到藍眼淚熱潮,使海空交通停擺造成的滯留後遺症擴大,影響所及不僅是觀光發展的前景,更讓在地居民感受到回家之路越來越難。地方政府改善交通的腳步不曾停歇,其中空中交通改善列為首要;南北竿機場都各有改善的空間,如何在中央有限的資源下讓南北竿機場改善後共同肩負運輸大任,機場改善的評估應朝務實可行方案做調整。
現有的南北竿機場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改善,在能見度與雲幕高標準上已有大幅改善,有民眾質疑何不在南竿機場加裝夜航設備與儀器導航設施?事實上這些設施能裝早就裝了,之所以不能在儀器設備上再精進,主要原因仍卡在機場先天的地形限制。地方政府在不久前拜會民航局時首度提出南竿機場改善計畫,適度的降低南竿機場西側北端的牛角嶺坡高,希望達到降低航機進離場天候標準的目標。的確,在多次民航局與縣府委外的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中指出,現有的南北竿機場在地形地貌不變的前提下,要再降低起降標準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若要改善則勢必要在地形上做改變,而這種地形地貌上的變化若能落在大家可接受的範圍,都值得大力爭取。
根據民航局兩年前委託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所做的南北竿機場改善評估,其中建議優先改善北竿為3C類機場,但北竿各界對於這個規劃表達可行性與效益上的質疑立場,花了80億元只能讓飛機能飛天數多個幾天,對於改善整體馬祖對外空中交通效果有限,又必須炸除兩個山頭,在環境破壞與交通改善之間難以取得平衡點。北竿3C類機場的計畫已經核定並在前期作業中,但一切都僅止於紙上作業;北竿各界對於機場改善議題已多次召集整合鄉內意見領袖達成具體共識,我們認為不管是縣府還是中央主管的民航局都應重新檢視南北竿機場的改善方向,該不該再花十多年時間和80億元經費蓋一座「備用機場」?是值得進一步評估的。
中央已明確表達財力有限,北竿機場若不能一次4C到位,我們認為地方各界要務實的面對,在最少經費、最短時間內朝現有跑道延伸方向規劃,以飛安改善為訴求免去環評程序,至少讓北竿在短時間內有機會改善跑道長度不足的飛安隱憂,也能適當的提升運能。而南竿機場若評估削除牛角嶺有助於降低飛航標準,也要設法爭取落實。只要飛機不正常,馬祖對外交通就大亂,這是馬祖近十多年來普遍的現象,改善機場雖不能一蹴可幾,但也是刻不容緩,與其花80億元蓋一座備用機場,不如花個一、二十億元改善現有南北竿機場,不管在經費爭取與時間效益上都比較務實可行,而機場的改善也同時提供未來兩家進駐更有利的場站條件。
社論/務實規劃南北機場改善方案
- 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