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保護傳統建築 豐富馬祖觀光內涵

  • 2016-05-29
 除了獨特的戰地特色,馬祖傳統聚落建築匯聚著先民的豐沛智慧與歷史刻劃的軌跡,若任其傾頹,遭到毀壞,實在令人不忍,但若經由活化再利用,將有形的建築結合無形的文化,使這些珍貴的傳統在地建築風貌與人文風采能永續風華,同時也讓世代子孫共享先民的寶貴智慧,才是展現永續馬祖的明確方向。
 在保育與維護人文資產的大前提下,這些在馬祖留下歷史軌跡,經由公部門斥資補助民間整修,已取得相當的成果。儘管如此,卻也曾發生過對於頹屋整修的手法過於粗糙,造成許多建築的部分破壞,塗裝怪異,面貌走樣;也有許多老建築因為居住需求而被拆除重建,或因產權複雜而任其荒廢頹圮,讓原本應該保護的主體建築反遭破壞的憾事發生。傳統古厝蘊含著相當程度的歷史、藝術、技術與人文社會文化價值,滿佈著鮮明的歷史記憶與歷史痕跡,由公部門投入更多的資源與預算來活化,作為文化資產永續保存的目標,另由民間經營管理亦是節省行政資源最為可行的方式之一,不僅共創雙贏,更可開拓新的財源,來提供活化再利用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多的公共利益。
 褪下戰地背景的馬祖,極富文化內涵的傳統聚落與古厝民居令人十分驚豔,這些歷史的痕跡,能夠妥善保存至今,彌足珍貴,也深具保存研究與觀光價值,應持續戮力推動傳統聚落建築的修復、活化再利用,充分發揮其價值,持續讓傳統聚落社區與民居兼具美感、情感與歷史的傳承,再現風華。並且在既有的基礎下,注入現代元素,導入具有創意、特色或發展潛力的經營方案,以吸引消費人潮,展現更多元的商業性、服務性以及娛樂性功能,進而帶動地區產業發展。
 傳統聚落及古厝記錄著並見證了馬祖先民的生活軌跡,傳統建築的維護成本較高,馬祖傳統建築匠師凋零、材料取得困難,以及古厝民宅常牽涉到複雜難解的產權問題,再加上傳統建築易被生活機能高的現代化房舍所取代,傳統古厝保存之不易,如何將聚落保存、古厝保存成為居民的共識,以及政府對傳統建築的維護及再利用,包含各種獎勵補助政策、周邊配套措施與後續的經營及規劃等,主責單位應積極推動並處理,主動善待傳統聚落與文化資產,期使古厝保護與文資維存、觀光遊憩及地方經濟取得平衡發展。
 由於觀光產業的發展,馬祖的傳統聚落亦面臨了發展的關鍵時刻。人口逐漸增加、住宅需求提高,拆除傳統房舍改建新樓房成為風潮,馬祖特色的鄉村環境景觀在各式現代建築的興建中趨於雜亂,自然村的景觀丕變。如何透過公權力的運作確保歷史建築,以及透過民眾參與,一起研議文資保存之路,讓傳統聚落的重要性與發展契機,在保存與發展中取得平衡,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