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飛安為訴求 加速馬祖機場改善

  • 2016-06-02
 今年馬祖藍眼淚宣傳奏效,4月以來各地遊客蜂擁而至,因為霧季的空中交通不穩定造成台馬以及島際交通承受極大壓力,改善台馬空中交通刻不容緩。空中交通仍為旅遊運輸的主力,但過去二十多年來馬祖對外空中交通無法有大幅度改善,時至今日,南北竿兩座機場仍然存在某種程度的飛安隱憂,易受天候影響航機正常起降的機場就表示場站設施未盡完善,要加速改善之路就要換個角度考量建設迫切性,本次議會定期會中有議員提出以飛安改善為訴求或許是可行的捷徑。
 馬祖對外空中交通改善一直是地方最關切的議題,自83年北竿機場以及92年南竿機場開航以來,空中交通有改善是事實,但交通運能的擁擠現象並沒有因為局部的改善而有大幅改變,所以現在只要一關場,就會造成海空交通大亂。今年4月以來就碰到多次因為機場關閉而造成海運的大爆滿。換句話說,只要空中交通正常,整體對外交通的順暢度就會提升,因此打造一座完善機場才是對外交通改善的根本途徑。
 改善機場工程浩大非一蹴可幾是事實,但回顧過去各級政府花在評估的時間可能足以讓一座機場完工,馬祖前前後後就機場改善就有多達3次以上的專業評估,而最近一次較為完整的評估由民航局完成,報告中指出優先推動北竿3C類機場為現階段改善馬祖對外交通的重要途徑,但若要按照一般公共工程推動的期程計算,所謂的北竿3C機場要具體完成至少要花十年以上時間,這對馬祖發展而言是過於漫長的等待。因此若能把機場擴建議題改成飛安改善,可加速各項作業期程,讓機場早日動工,早日完工。
 以北竿機場為例,85年的一場落海空難加速了鐵拳山的炸除工程推動,當時也是以改善飛安為訴求,地方強烈要求中央重視,浩大的炸山工程不也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現有的南北竿機場存在飛安隱憂是不爭事實,其中南竿機場的側風問題以及北竿機場的跑道長度不足等,都讓馬祖成為全國起降難度最高的機場。試問這種場站設備不佳又限制適航機種的機場,如何能吸引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我們明知現存航空交通許多問題的根源來自於「獨家經營」,但卻也無奈缺乏有利條件爭取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
 我們以飛安改善為訴求是希望加快機場建設腳步,因為飛安改善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主管的民航局及交通部不能迴避這個課題,不能老在評估規劃中打轉,若認為改善有其必要,則在政策宣示與行政程序上都要有所改變。交通為建設之母,對離島馬祖而言對外交通更顯重要,空運為主、海運為輔應是未來主要的交通政策,如何來加速建設腳步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