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及表達意見之機會,關心自身有關兒少權益並參與公共決策機制,縣府在104年辦理兒童及少年諮詢代表遴選及培力活動,遴選本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促進會之少年代表,藉由代表們透過參與討論過程,體會公民權利之運作,並將其意見及需求納為兒少福利政策之規劃。
這般引進利害關係人意見參與決策的做法迥異於過往由上而下的政策研擬,讓政策標的團體藉由相關平臺表達意識想望,類似早先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國是會議的審議民主,相當值得嘉許。
公共政策的品質好壞往往關鍵不在於執行面向,而繫於規劃層次,因而藉由外界意見的回饋,得能在研擬階段即時修正或調整,使日後政策推行上更加順利有效率,象徵著我們的思維開始有許多轉變,在形式上具有高度價值。
兒少諮詢代表年齡層多為中學生,許多的思考與想法較不會受到過多現實因素的影響,較易提出許多具創造性與突破性的點子,在相當程度上協助政府突破盲點確實具一定效用。但這些兒少代表們提出來的建議結論因並不具有法律效果,對外並無任何拘束力,因而這項諮詢代表的效用如何全端賴縣府的態度。設若僅用虛應打太極或是用摸頭的方式相應,甚或給予官方官腔的回答,形式上雖具有他們發聲的機會,但實質上卻無法有相對等的回應與價值,將失去原有意義。
縱令主事機關單位接受兒少代表們的見解,但卻未如期或有效的付諸執行,再多的諮詢意見與訊息都是聊備一格。渠等諮詢代表們的意見實現程度之所以重要,在於扮演民主深化的重要工程,得以讓民主向下紮根與深耕,因而公部門不能單純用「觀其行、聽其言」的態度,必須要有計畫性的將這些建言轉為政策,給予具體性的承諾,且確實的執行兌現。
更重要的,這項公部門創舉的美意,不僅是促進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更是政治參與的先修課程,或可嘗試將會議內容用影音方式記載並公開點閱,讓外界知曉參與過程,做好示範作用。內容的公開不僅讓政府資訊透明化,增進公共監督,也代表政府促進公民決策的決心,讓執政上更具說服力,厚實治理的正當性。這雖然只是創新試驗階段,但在民主發展的治理過程扮演相當程度的火車頭,為日後馬祖的公民參與打下一塊基石。
我們期許,未來的各類政策研訂都能積極地將各界意見納入,乃至於有制度化的參與機制和監督平台,使公共服務品質更臻於美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願景。
社論/兒少諮詢代表開啟公民參決的第一步
- 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