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交通仍是馬祖整體發展的障礙

  • 2016-06-23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一行昨天在新任交通部賀陳旦部長陪同下首度來馬視察交通建設,在縣府的交通建設座談會中,地方提出六大需求希望中央能給予協助,其中台馬交通改善仍為重點。馬祖自83年北竿機場開航以來一直在吵的就是台馬交通,20多年來歷經兩次政黨輪替,諸如此類的交通會議開了無數次,但都沒能澈底解決交通問題。有了過去失敗及摸索的經驗,馬祖各界都期望新政府能正視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讓馬祖對外交通有真正突破性的進步。
 交通部過去對馬祖的各項建設比較趨向於保守穩定,但從馬祖今年「藍眼淚」造成的觀光效益看出,過去的保守成為今天發展的障礙,不管是在地居民還是外來遊客,都感受到交通不便帶來的困擾,因此改善馬祖交通絕對不僅於解決馬祖在地民眾行的問題,更是所有遊客的問題,因為交通不便在機場碼頭上演的爭位風波至今仍然存在,甚至有人以逃難來形容。中央政府財政拮据是不爭的事實,在馬祖的各項建設都要靠中央補助的前提下,對於地方的需求不可能「有求必應」,這是必然的現象,但交通部掌握了大多數的建設預算,更要兼顧離島發展的整體需求,對於改善馬祖交通的圖像,交通部與地方政府應該有更積極具體的作為,設法建立交集點,去異求同讓交通改善美夢早日實現。
 對外交通改善現階段仍著重在機場改善,南北竿機場因為場站條件不佳,被民眾譏諷為跛腳機場。而馬祖空中交通發展現況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擾,其實源自於場站設施不良,如機場跑道規模及長度不足,造成適航機種上的限制,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經營家數;目視或是非精確儀降造成無效飛航率以及轉降次數特別高;關場後開場航空公司無足夠運能等。對於以觀光發展為重心的馬祖而言,空中交通若是還停留在目前這個階段,前景是不樂觀的。
 馬祖空中交通改善自83年北竿機場開航以來,一直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南北竿兩座機場不但沒有發揮一加一等於二的功能,反而成為耗費無形巨大社會成本的罪魁禍首。交通部民航局日前回覆地方政府有關南北竿機場改善建議方案時,評估北竿機場現有跑道向南延伸300公尺方案所需經費高達55億元,我們認為言過其實;北竿機場從無到有現在的規模,全部也只花了7億元,現在短短的300公尺竟要價55億元?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中央對地方空中交通改善仍存敷衍心態。
 馬祖的交通改善當然不可能在一次的座談中獲得全面的改善,但我們期望新政府、新委員能找到真正問題的核心,很有誠意的來推動落實改善方案,不管是南竿還是北竿,相信馬祖民眾和所有造訪的遊客只希望有一座穩定又安全的機場,讓回家的路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