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週隨著鳳凰花開,四鄉五島校園不時傳來驪歌輕唱的樂音,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又將踏出校園,邁向人生新的里程碑,意味人生的成長與蛻變,為馬祖注入生力軍。
確實,念書階段的每位學子們都將考取名校或進入一流學府為目標,甚至於將求學的一帆風順視為人生勝利組,與人生前途無量畫上等號,但卻忽略了大環境的挑戰伺服。擁有優異的文憑的確能羨煞許多親友們,甚至父母親因而備感榮焉、光耀門眉,也對進入職場就業有著相當的幫助;但不論是本土學位或是遠赴重洋喝洋墨水的學位,再好的文憑效用也僅只於此,再也起不了太大的漣漪作用,甚至成為邊際遞減的成果。
一張張亮麗的學位證書在找工作時能給予加分效果,使主試者願意將目光多留意幾秒鐘,增添錄取機率,成為墊腳石,但履職後學歷就完全不管用了。工作後不論先前的學歷高低,一切講求的都是高度社會化的人際能力與工作能力,這些功夫是校園學不到,也是文憑所無法賦予的意義。工作上講求的就是人際上的互動往來,必須去試著融入團體生活與熟悉潛規則,並懂得如何與人應對進退的相處,缺乏這項調和鼎鼐及圓融社交的手腕將使自身孤立於人群中。社會很現實的,不太可能像校園社團活動般,有學長姊、社團幹部等來主動與你接觸,推著我們來和大家認識,直到完全與其他人打成一片為止,缺乏這項交際能力,自將被孤立於群體外,只能使自身在所設定的小圈圈中打轉,除了專業什麼都不懂。
學歷並無法與工作能力畫上等號,更無法成為高績效的保證。不論先前校園學習的狀況深淺,無論背景是販夫走卒或是文人才子,當彼此聚集在同一環境工作時,所講求的就是實力原則,都必須放下先前課本上的窠臼,從新學習與適應。沒有任何人有義務主動去教導和支援,誰的學習狀況與努力程度越佳,將反映於薪資或績效上,當自己不夠積極努力去學習與深耕時,再絢麗的學歷不但無法成為正比,反倒成了他人笑柄。如果沒有積極的進修學習,所學的知識與見識也都將停留在教科書裡,甚至數年後的見地及洞見仍在原地踏步,遠被資訊社會所拋棄。
我們並不否認學歷的重要和價值,但眼光與目光應該放遠,思考的是如何能在未來數十年的職場生涯中發光發熱。校園讀書並不是在培養我們做考試的機器,而是給予為未來人生各階段做準備,並找尋自己的人生定位方向,而非流連在過往的陶醉,誠如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在今年畢業典禮上給所有畢業生的勗勉:「人生是由我們做過的那些事所組成的,不是由我們收集到的那堆標籤所組成的(You are defined by what you do, not by what you own.)。」
社論/鳳凰花開比驪歌輕唱更重要的功課
-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