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重於一切,今夏第1個颱風就是強颱,在地方周全準備、應變、救援、復原機制已建置下,有待各方配合及軍民防颱觀念,共同平安度過。馬祖雖居離島,以天災來說,馬祖很幸運,颱風過了台灣,威力減弱,減少我們損害;颱風對馬祖而言,不便的是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造成台馬海運交通中斷。在颱風前,我們還是要多準備,不可掉以輕心,以保生命、財產安全;在颱風前後,交通疏運部分,旅客要共體現況,以順暢疏運為主。
「天災」所造成的損失,災害最常見是颱風所造成,當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時,不論中央、地方災害應變中心,結合各單位的力量,共同執行災害防救事宜,執行防災及搶救工作。颱風在眾多自然災害中,是最能事先預知,並可提早做好防災準備,只要在颱風來臨前防範得宜,必能使災害損失減至最低程度。
過去的颱風期間防颱救災工作皆軍民共同擔負防災應變重任,在準備、救援、復原工作上所做的因應、調度、連繫周密完備。地方在防颱工作上完備,主要為事前部署、應變得宜及復原快速,這些歸功於幕後工作人員付出和奉獻。
災害應變中心啟動,警、消、建設、環保、工務、港務、水廠、電力、海、岸巡、衛生等部門全面動員,從颱風訊息、災害回報、連繫、救援至人力投入,建立一套完整運作機制。只要颱風快接近台灣,災害應變中心的機制就啟動。
幕後工作人員付出和奉獻,有民間警消、義工是強大力量,放下自己手邊工作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來自各行業,專長、經驗豐富,處理狀況也得當。消防局及所屬消防分隊,是地方安全的守護員,還有海、岸巡的人力添入,亦是一大生力軍。消防、環保兩大部門在搶救、復原的機具設施完備,過去靠的是人力,現在有機具配合,更加得心應手。尤以救援要搶在第一時間。
民間人力協助,大家生活在島上,有公眾事務的需要都會投入,如颱風前各澳口防波堤的擋浪,營造廠不計得失,協助堆放消波塊,他們的熱心也溫暖了鄉親的心。軍方的援助,在救援工作上積極參與,在復原任務上,部隊動員兵力,劃定責任區,在風後一大早全力掃除髒亂,先讓道路暢通,再逐步恢復原貌。
地方天災的防備、救援、復原,靠的是大家力量,地方在體制變革之後,民間力量崛起,則是自立自強的最大本錢。
社論/防災準備、應變、救援、復原
-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