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藍眼淚」帶動觀光熱潮,吸引大批追「淚」族紛至沓來,今年遊客數量可望再創新高,但隨著人潮爆滿所產生的負面問題也逐漸浮現,地區承載量超出負荷,連帶影響居民生活、交通受阻、環境衝擊,更衝擊觀光遊憩品質,進而降低遊客再訪意願。
馬祖受限於土地面積且空中交通運能有限,在既有環境資源下,遊憩承載量有其上限,若旅遊業者只著眼於觀光客所帶來龐大觀光利益,根本不可能在乎人數過多所帶來的過患,當失控的旅遊規劃、營運及管理再三出現,隨之而來就是超量的遊客湧入,造成地區旅遊景點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旅遊品質不良的問題也接著層出不窮。
觀光供需失衡在台灣有許多案例皆歷歷在目,讓人對此無庸置疑。若經營只是藉由人潮來快速獲利,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在短期內或許可帶來經濟上的利益,但營運方法無疑就是在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對觀光有害而無利,甚至未來發展都可能走向終點。
透過採行最適旅客人數,再配合統合各家旅行團的行程,讓觀光人潮能夠獲得妥善管控,有效降低交通擁塞問題並加強觀光品質。觀光人潮不等於錢潮,應該要去思考如何去提升觀光效益,怎樣類型的遊客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去吸引真正的目標客群。
馬管處近年來行銷主軸著重於國際客,在於他們所帶來的長期效益,不是一窩蜂旅遊人潮亂象,沒有淡旺季之分,不受季節因素影響,只要喜歡馬祖就會過來旅遊,如此才能有效解決地區客源問題。另外高端團未來也是地區旅遊主力,透過深度體驗行程,引導並欣賞在地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不但讓他們能獲得更好的旅遊體驗,人數上也可以有效管控,帶來合理利潤之外,更有效降低環境衝擊。
促進整體觀光產業持續發展,政府積極投入相關規劃和訓練,包括地區導遊服務、住宿、餐飲、購物等核心環節作業,但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可幾。於此同時應朝向最適遊憩承載量著手進行,讓政府與業者相互配合,給予緩衝空間採行因應措施,為地方創造長遠的觀光經濟效益。
觀光發展應符合永續的核心價值,在於合理的環境承載量和觀光遊憩品質,吸引主要的目標客群,善用現有資源,維持自然資源與豐富的遊憩體驗,讓每位到訪的旅人都能享有精緻的旅遊品質,才能持續創造屬於馬祖的觀光榮景。
社論/規劃最適旅客人數 創造永續觀光發展
- 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