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之後兩岸交流從原來的熱絡一下子急凍,台灣地區各景點來訪的陸客減少超過6成以上,而馬祖與大陸間的小三通客流量也多少受到影響,長期處於虧損的馬尾航線業者並表明將在7月中旬停航。事實上馬尾航線多年以來一直無法提振人氣的原因是缺乏競爭力的本質,但從兩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嗅出一點味道,不管是台灣的大三通還是馬祖的小三通,都必須視兩岸政治氛圍而定,此時若航線再無票價與航程上的競爭力,當然會是雪上加霜的局面。
馬祖與對岸馬尾的小三通自民國90年起開通,104年12月再開白沙黃岐航線,從統計數字上看來,今年1到5月黃岐航線的載客量一直遙遙領先馬尾航線,顯示這條航程僅25分鐘的新航線確實較受歡迎,但最近一個月來黃岐陸客數量在減少,一般人直覺是受520新政府上台影響,其實在操作黃岐一日生活圈的旅遊業者認為並不全然如此,主要原因是今年台客的數量驚人,讓地區的旅遊業者沒有多餘的能量能接待陸客。若是評估來馬陸客減少是與520有關,今年冬天來臨時觀察會更具體一些。
相較於台灣,來馬的陸客簡直是九牛一毛,金馬小三通在台灣大三通之前是前景看好的,現在台灣對大陸大三通採急凍政策,但金馬想要再回到大三通未實施前的榮景似乎有些困難。兩岸能否繼續熱絡的交流,其關鍵因素仍取決於政治的氛圍,現在兩岸仍處觀察期,好壞難以定論,詭譎多變的政治氣氛讓民間業者不得不承受急凍的後果。馬祖對大陸小三通現在看來並沒有全面停止的可能性,除非兩岸之間的關係有更重大的轉變,但如何在沒有政策力加持的情況要維持既有航線的營運,是有某種程度上的困難。
不管是馬尾、浪岐還是黃岐,航線競爭力的影響遠遠不及政治面的因素,如今客源減少是事實,業者在商言商,除非絕對必要,否則沒有一條航線可以永遠靠補貼維持生存的。兩馬交流已有十多年時間,一下子要停了小三通航線是有衝擊的,如果政策力介入,至少也要維持現有兩條航線其中一條能暢通;兩岸之間的交流隨著台灣政黨輪替而起伏不定,過去八年敞開的大門如今只剩下一道門縫,但要這道門全關也不太可能,如何在門縫中求生存,對地方政府以及民間業者而言都是一場耐力大考驗。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階段兩岸關係現在雖處於急凍狀態,但不代表冬天永遠不會過去,儘可能維持既有交流成果,等待機會再來似乎是唯一能做的事,務實的致力於島內建設也是一種準備。
社論/馬祖小三通仍視兩岸政治氛圍
-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