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高品質公廁 友善旅遊指標

  • 2016-08-01
 公廁在旅遊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縣府繼去年推動南竿鄉公廁整修工程後,今年度與北竿鄉公所聯手向環保署爭取公廁改善計畫,推動升級包括塘岐、后澳、午沙、芹壁等4間公廁,希望提供友善旅遊服務,為地區觀光發展加分。
 依據世界廁所組織WTO (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的統計分析,一般人每人每天要上廁所6到8次,也就是說觀光客在馬祖旅遊,如以3天旅程計算,每人在馬祖約上18到24次廁所,再擴大以宏觀分析,乘以每年十餘萬旅遊人次,其統計數字將大到應予重視,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國政府在推動觀光發展時,高品質公廁是不能疏忽的細節。
 公廁是旅遊景點的友善基礎設施之一,公廁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地方的生活品質水準的指標,目前我國各地方政府無不加強公廁管理,以提升旅遊與城市競爭力,例如嘉義市政府上週宣布經過該府指派專人加以列管稽查,該市1485座公廁,已超過8成獲得特優等、優等評鑑;而台北市政府為提升公廁品質,推動「貼心公廁」制度,促使公廁所屬管理單位提供馬桶坐墊紙或坐墊消毒液,至今年7月中旬已完成3051座貼心公廁,平均設置率達45.64%。
 提升地區整體公廁品質策略,首先是要「由上而下」,整體公廁品質不是一位清潔工的事、一個單位能完成、一天就能做好,應該拉高決策層級、協調不同單位、制定長期計畫,上級越注意,下級就會越重視。例如去年4月大陸總書記習近平專門就「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批示,隨後大陸各地掀起改善廁所風潮,大陸官方並立即制定「全國旅遊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畫」,規劃2015年到 2017年,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標準規範等方式推動,3年內要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5萬座,實現「數量充足、乾淨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目標,「廁所革命」目前已成為大陸各級政府城鄉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旅遊基礎工程、文明工程及民生工程。
 另外一方面,高品質公廁也需要「由下而上」來維持,歐洲旅遊網站去年曾對赴日旅遊的歐洲遊客進行調查,結果有74%的歐洲遊客對日本公廁表示「印象深刻」和「令人感動」,日本廁所的乾淨程度全世界知名,日本公廁能做到如此友善舒適,除了落實密集清潔工作之外,日本人重視「後手哲學」也是重要原因,日本人自己用完洗手間,一定要為下一位使用者著想,因此儘量保持乾淨,在人人都能謹慎維持公廁環境的情形下,日本公廁管理能不必投入大量清潔人力與成本,就能讓世界驚嘆與羨慕。
 馬祖美麗的好山好水,絕不能搭配好臭的公廁,近年地區推動公廁升級已有初步成果,期望透過「由上而下」的官方政策來支持,以及「由下而上」的大眾觀念做後盾,縣府、鄉親合力持續建構高品質公廁,讓馬祖公廁未來也能使觀光客驚艷,讓公廁成為馬祖的觀光親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