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旅遊不用帶現金成為未來的主流

  • 2016-07-29
 消費不用再帶著現金,只要一張卡片就能完成交易,這並非是未來科技的想像,而是在全球市場扮演要角的電子錢包。這類是將原本的現金改以電子的方式存在,舉凡當前國內的「i-cash 」、「悠遊卡」、「e卡通」等,都屬商場上常見的電子錢包。
 隨著科技進步與國際化的潮流,電子錢包的運用範圍日益增深,除了在百貨公司的購物運用外,乃至生活上的超商購物、停車費、水電費、瓦斯費、學雜費、稅款帳單、加油費用等都是適用的範圍,甚至於搭乘公車、高鐵、火車、計程車及腳踏車租借等,都無所不見。這項便利的舉措讓我們外出時不用帶著龐大資金,僅需將現金儲值進載具後,依所需服務進行扣款即可,不僅增添生活上的便利,也降低金融交易上的風險,為各界普遍接納並採用。
 具有規模經濟成為業者採用電子錢包付費方式的重要考量,以求在商業上具將本求利、或是擴大利基,缺乏這項誘因自沒有讓業者有接納的動力。但立於商業角度,觀光就是種消費活動,藉由人潮帶來錢潮,如何創造更友善與便利的經濟環境,是業者們不容遲延置疑的工作。業者們都希望賺錢,但「錢」的呈現方式不是只有實體現金,還包括虛擬的網路帳戶以及塑膠貨幣(亦即電子錢包),只要能營收的途徑,都是我們該努力的方向。目前電子錢包在馬祖的流暢性仍為有限,主要使用的範圍除了連鎖超商及部分公共交通工具外,其餘面向仍鮮少見聞。
 立於觀光重鎮的我們,要拓展觀光版圖,就必須要提供更好與更佳環境的服務,以讓觀光客們有意願、也有動力來消費,以提振經濟商機,而開創增設電子錢包使用的據點就是方法之一。四鄉五島的金融機構據點不若台灣本島的多元,要攜帶大量現金來旅遊增添不便性與風險性,且易有安危上的顧慮,若能讓電子錢包在島上成為暢行的主流,將讓玩樂更盡興。除了業者們的努力,公部門也要加強宣導與鼓勵,擴展電子錢包及至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建立起便捷友善的娛樂環境,讓旅客們的生活更加e化便利。
 確實,收取現金仍為鄉親們所習慣的交易方式,且也會較為實在安心的感覺,但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各業者們也應轉變經營模式,與當代數位科技結合,以面對多元的環境。特別是各類的旅宿業、餐飲業、紀念品等大宗消費標的業者,不要害怕麻煩或懼怕學習新科技,要勇於迎接資訊社會的潮流,參考引進電子錢包的付費管道,提供更便利與快捷的消費方式。據支付科技公司萬事達卡研究指出,2015年中國大陸、印度和新加坡分別以45%、36.7%和23.3%的電子錢包使用率位列亞太地區前列,顯示電子錢包的使用普及率有相當的程度,不容忽視小覷。位於東亞島鏈上的馬祖雖然只是蕞爾小城,但也要在這波數位化潮流中跟進,才不至隱沒在觀光浪潮裡。
 據《天下雜誌》第563期指出,「con-tactless」為2014年英國《牛津字典》年度熱門字,意指「非接觸式行動付款」,也就是透過特殊晶片的卡片或設備,靠近扣款機台就能完成付款消費。電子錢包在全球風靡盛行的潮流下,所提醒的是如何讓來馬祖的消費更加便捷快速,而非再如傳統享受數鈔票的樂趣;只有讓旅客便利,才能帶來更多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