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局漁業部門日前在北竿召開今年度第一次的漁民座談,會中除聽取漁民建言外,首度提出與大陸同步休漁的議題,這項措施是否會引起漁民朋友共鳴與配合尚不可知,但從世界其它國家區域均有類似保育規劃來看,馬祖推動全面休漁獎勵算是慢了許多。全球海洋資源因為過漁而面臨提前枯竭命運是不爭事實,限漁休漁雖是消極的作為,但總是對減緩資源枯竭有正面意義,值得評估推動。
目前漁業署有提供自願性的休漁獎勵補助,但多年來真正申請休漁獎勵補助的船隻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補助金額太低,漁民相較之下把船開出去捕魚的收入較高,自然不願配合政府的休漁政策。反觀大陸地區伏季休漁的補助動輒數十萬元且採強制性質,休漁的成效要比台灣來的有效果,在休漁期間仍然會看到少數大陸漁船出海作業,那些都是沒有登記的違法漁船,它們領不到補助獎勵,只能鋌而走險出海捕魚。
全球漁源枯竭是眾所皆知的,聯合國調查報告最快在2050年海裡將捕不到魚,原因很簡單,全球人口成長導致需求大量增加,過漁現象是造成漁源枯竭的主因。馬祖地區原本是很好的漁場,但近十年來明顯感受到魚越來越少,越界漁船永無止境的掠奪珍貴海洋資源,再加上本地漁民釣客沒能遵守配合相關法令,就這樣大魚沒了,小魚也來不及長大,惡性循環讓生態面臨萬劫不復的命運。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地區與大陸地緣相近,地方政府構想與大陸同步實施全面的休漁獎勵補助是可行的,如此有助於漁場管理與復育工作,因為相接相臨的海域只要有漁業行為,就有過漁或濫捕的可能,唯有全面休漁才能讓海洋真正得到喘息空間。同步休漁更有助於管理工作的落實,兩岸同步休漁表示海裡不能有任何的捕撈行為,此時只要海裡有魚網就是違法行為,漁政單位與海巡可直接沒入漁具,達到全面海域淨空的目標,特別是在產卵期休漁對復育生態有極大助益。
要具體落實推動休漁仍需與地方漁民做進一步的溝通,除了保育觀念的落實之外,最現實的考量當然是補助獎勵金的多寡,如何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是政策能否推動的關鍵,這需要中央的支持與配合。最近地方漁民針對雇用大陸漁工船違法在離岸一千公尺內作業吵得很兇,也是為這些為數眾多的漁工船濫捕過魚有必要加以節制;面對如此惡劣脆弱的漁業環境,政府任何的漁業政策都應從限漁復育的立場出發,包括漁工開放的額度和休漁的規模大小等,在兼顧各方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管理辦法並具體落實,才能對整體海洋生態復育有真正的幫助。休漁限漁是未來趨勢,這一代不能再有竭澤而漁的錯誤觀念,對於海域資源的維護更需要從長遠發展角度與永續經營的目標制定相關法令與政策,也讓馬祖的保育工作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
社論/全面休漁有助海洋生態復育
- 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