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任天堂手機遊戲「寶可夢」開放下載以來,經常可見許多低頭族邊滑手機邊走路或騎車,甚至可見平時冷清的公園突然聚集許多人群在找尋「寶可夢」,瞬間讓公園綠地變得是熱門的景點,不明就裡的旁觀者還會以為是否正在舉辦活動,成為另類的台灣奇景。
「寶可夢」遊戲襲捲以來,造成許多交通亂象,甚至成為治安的問題,讓許多人相當頭痛,研議修法來相應。的確,虛擬世界的遊戲對現實生活造成影響,就代表有調整改進空間;但在這般的事件發展上,我們看到了「新鮮感」及「病毒行銷」的魔力,在這兩項元素的運作下,讓一個平凡再不過的手機遊戲成為時下次文化的豐碑,深值得我們借鏡思考。
「寶可夢」之所以大幅吸引許多玩家的熱愛,主要原因在於不同以往網路遊戲僅能於虛擬世界互動,得以讓真實環境融入虛擬遊戲當中,在彼此互動碰撞下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有什麼樣的驚喜出現。以往推出的電玩或網路遊戲並不在少數,各有擁護愛用者,也曾有流行的高峰潮,但因彼此間頂多在內容、性質、難易等差別,無法與現實連結,對於市場的吸引力自相當有限。說穿了,就是「寶可夢」與一般網路遊戲的差異化出現,使許多人想來嘗試看看;誠如數年前出現的玩家可與電視遊戲中的人物互動的「will遊戲」一樣。
「寶可夢」開放在臺下載以來不過短短幾天,就有近百萬人次的下載次數,可見渲染的魅力之強大。其實電視或報章雜誌的廣告也沒有特別的去宣傳,但因透過網路平台及口耳相傳的周知,瞬間成為全民運動,似乎不參與就等於落後於時代潮流一樣。整個社會的氛圍幾乎環繞在「寶可夢」的發酵,就連非玩家也都能知其一二,甚至許多機關團體想透過本身商品或景點與「寶可夢」結合,藉以拉抬聲勢,誠如故宮南院就表示歡迎民眾來抓寶,並順道欣賞南院的美景。
我們的觀光營造其實也是如此,要想在日益競爭的旅遊市場中擴大利基與獲益,就必須動腦創造新鮮感來創造話題。當下幾乎所有的觀光景點與類型都很容易被複製與模仿,舉凡原先台東縣推出的熱氣球及伯朗大道,也相繼見於其他縣市,新鮮感程度逐漸下滑,差異性不若以往。馬祖的旅遊事業要衝高人氣與績效,就要避免淪為模仿式的學習,要儘可能創造新話題與亮點,不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人文或自然類,都是可以去挖掘開創的可能,像近年來的「藍眼淚」就是我們在行銷上很好的表現。此外,也要懂得善用包裝來行銷我們,讓世界都看得到、想得到馬祖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寶可夢」創造的轟動在行銷上是相當成功也值得借鏡探究的案例,彼此可藉由移植其精神來提升馬祖的發展,吸引更多人來探求旅遊上的寶物。
社論/搭乘「寶可夢」順風車來馬祖尋寶
-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