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步邁入高齡社會之際,老人教育的議題亦逐漸受到重視,且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友善高齡已是因應人口老化最新的政策趨勢,像是增設老人學習場所,建立社區學習據點的策略,目標就是在提供中高齡者的學習平台,規劃辦理教育課程及學習活動,提供中高齡者在地化學習場所,鼓勵社會參與及終身學習,以達到增進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促進高齡者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保障的目的。
現今社會的變遷趨勢已邁向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在高齡化的社會中,老年人繼續學習、成長,透過多樣化的學習樣態,吸收科學新知,促使家庭與世代間了解彼此想法,進而和諧相處,減少衝突,同時也讓老年人的人力資源得以再運用與被開發。而豐富多元的社會支持網及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提供老年人情感上的支持,同時建立老年人的自信心、成就感與價值感,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可讓長者們心靈保持活躍狀態。同時,藉由樂齡課程營造出溫馨、關懷、尊重、友善的高齡居住環境,朝向健康樂齡生活發展,讓年長者能夠有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的身心靈能夠健康發展,達到平衡。
「樂齡」即為「快樂學習、樂而忘齡」,「樂齡」已成為我國推動高齡教育系統的通稱,並作推動高齡教育相關政策之標誌。「高齡化」常被當作是一種「問題」看待,彷彿高齡者人數漸增是產生各式新類型社會問題的來源。但事實上,沒有作好準備、因應調整的社會,才會使高齡化現象盡是負面影響。透過學習,有助於老年人因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老人重新檢視個人觀點及行為,促進老年人適應社會與家庭和諧。藉由「創意老化」的概念,帶給長輩一種新觀念,認同自己並積極參與生活,結合社會資源創造終身學習環境,深化其生命意義同時維持健康。
生命不斷循環,每個人最終會面臨衰老,透過樂齡教育與終身學習,高齡者不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寶貴資產,高齡長者透過各種心靈課程與技能教材的學習,進而成為各教育場所或眾多場域的志工,也可以成為各級學校的課後與課外指導教師,或傳承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及人生閱歷,經由如此的代代相傳,使社會得以進步。在高齡化的社會中,老人繼續學習已被先進國家視為一項不可或缺的社會福利措施,未來,如何不斷加強落實馬祖高齡人口照護政策,打造符合高齡者的樂活島嶼,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社論/邁入高齡社會 推動樂齡學習
- 201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