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旅遊餐飲在觀念、作法上要有所調整

  • 2016-08-25
 馬祖旅遊事業升級,寄望在地新生代投入後,前進動能及速度也要跟上,一則提升旅遊服務內涵及品質之外,二來建立友善旅遊環境,三來維護馬祖觀光品牌及形象。
 有了遊客,才有商機,也是馬祖唯一的出路,我們不能再滯留在入夜之後店舖拉下鐵門,街道一片蕭條的場景;同時,遊客湧進之後,我們不能再停留在機等人、船等人悠閒場面,一切都要走上制度面,也不能再因自己不便,怪罪地方生機呈現帶來擠壓。當然,政府要努力改善之外,全民也要跟上前進動能及速度,才是地方永續經營,安居樂業所在。
 在旅客大幅成長之後,從今年旺季起,我們單就餐飲部分仍然不足,同時在選擇上也是有限。我們除建議及鼓勵交給第2代經營之外,現階段經營者在策略、作法、菜單上要做調整,讓自己輕鬆,收益共享,也可滿足遊客需求。
 本報再引述網路上1位遊客反映,在3天行程中,旅遊餐菜單都是一樣,最後選擇去吃泡麵,這則負面評價的訊息,旅行社、導遊、餐廳都要加以注意;另外,遊客也提到在吃的方面,選擇還是不足,在地餐飲、小吃店要掌握遊客所想要的,所以觀念、作法上要有所調整。
 生意變好,經營當然辛苦,此時在人手上要增加,或許僱請不易,未來在策略上要採取合作經營模式,因為我們消費對象不再是過去阿兵哥,不論在品質、服務都已經不一樣。這半年因業者過度勞累,有的造成病痛,這是划不來的後果,我們建議交給下一代經營外,也要思考找人合營,分攤工作,共享收益。
 在作法上,餐飲品項不要弄得太複雜,以簡單、易熟、前置處理方便的食物為主,這樣不但輕鬆,在提供速度上也快,同時運用手機連線功能,在訂餐服務部分可以事先告知通訊,也可便於準備。
 再者,在菜單選擇上,除了前述處理簡單食材外,力求地方風味特色的菜餚,有的食材具在地特色及處理快速,不必要張羅一堆非在地的東西,不但遊客無法接受,連在地鄉親也不會上門。
 現在人講求吃得簡單,有特色的東西,1碗麵、1盤炒飯或是1盅特色口感的湯就可滿足,而不是一桌看似豐富,卻無法引起滿足。國民小吃永遠吃不膩,我們只要賣酒糟炒飯、老酒麵線,搭配酒蛋,或是淡菜海鮮麵、鹼粽、酒糟鰻,遊客吃了就很開心。秋冬鱸魚、烏魚,煮一鍋鱸魚米粉,只賣這個,沒有任何單點,你看看遊客會不會上門。生意,是人要生出好的主意,手法要簡單,具風味特色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