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近尾聲,除了預告夏天將屆段落,也提醒各學子們該收心,為新的學期做好準備,迎接不一樣的開端。儘管面臨少子化的衝擊,但開學總是帶來新的氣象與新的希望,各級校園師長們無不以辦喜事心情來迎接。
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這項工作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無法立即的有具體回饋,但卻深深影響學童發展,左右價值觀與想法,不得不深切的重視。現今的教育環境不同於以往,以「愛的教育」為鵠的,教育單位更明白揭示不能體罰、也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得教育方法與技術受到空前的考驗;如何在兼顧法令與學童身心下又能撒下愛心與用心的種子,是教育界亟待面對的挑戰。
以往教師是知識的象徵、人生航行中的燈塔、以及權威的代表,能在適時給予學生們導航與磨練,直抵於另一生涯岸口,因而許多家長們無不期待師長能給予子女多一些考驗淬鍊、琢磨砥礪,以盼能在來日出人頭地。但在出生率低的社會,環境卻顛覆以往,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在家就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更遑論在校園內被訓斥或責罵,甚或要求孩童自省檢討。每當遇有子女返家訴說在校園遭被師長指正時,立即到校興師問罪的不在少數,甚至對簿公堂大有人在,容不得半點挫折。特別是科技進步的當今,家長們多會將老師的line帳號加入,隨時隨地與之聯繫,但教師們卻須零時差的回應,且不能不讀不回。
在課業表現也不同於過往的追求卓越,尋求「快樂學習」的大有人在。先前在校園的各類考試是給予學子們檢視自我努力成果的機會,且隨著難度的加深越挫越勇,從中找到突破的成就感。但近年來風氣扭轉相當迅速,當家長發現學生成績不甚理想時,思考之觸角泰半非省思子女用功程度,而是指責題目難度過深、陳義過高;教師們為了不願得罪家長,也試圖把題目難度降低,甚至在考前勾選題庫提供背誦,使學童的考試成績都達到績優的分數。又隨著少子化的影響,班級人數銳減,在辦理戶外教學的人數湊集上有一定難處,有的師長為避免學童考試不理想被禁足而影響參與人數,在考試題目上的難易度也給予相當的寬限。如此循環下學生開心、家長歡心、教師也輕鬆,看似皆大歡喜的表徵下,卻隱含教育斷層的危機。
教育上的逆勢發展並非絕對出現在各個校園或班級,而是國內相繼出現的現象,相當值得我們省思。少子化反映的危機不只在社會高齡化面向,也囊括了所有公私領域的生活,而肩負作育英才的校園更是受衝擊的第一線,如何在彼此多方的互動上進行有效調整與取得平衡,將是杏壇在新學期不得不去重視的課題。
社論/校園教育不願面對但卻得迎戰的課題
- 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