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地釋出 國宅重生

  • 2016-09-03
 懸宕多年未解的北竿塘岐中正路國宅土地釋出案縣府終於跨出重要一步,修訂後的相關自治條例讓公有土地釋出取得法源依據,未來若能順利通過中央審查核備,縣內類似的公有土地可望均能轉為私有,這對屋齡已超過40年的塘岐國宅海砂屋而言是一大福音。國宅土地私有後民眾才有機會在合法的保障下讓老屋重生,政府也將在土地轉讓後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
 因為戰地政務的歷史而造就了塘岐國宅土地公有、建物卻是私有的尷尬局面,而多年來國宅屋主都希望這屋齡老舊的房子能夠改建,都卡在土地問題,政府若要全面都更又涉及每位屋主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意見無法整合讓重改建案遲遲無法推動,又因為多年來不同房屋有不同的屋況,立足點的不平等也是造成重改建停擺的主因。
 曾經是黃金店面的中正路國宅如今因為屋齡老舊而成了燙手山芋,面對海砂屋產生的結構損壞或漏水問題,屋主只能無奈的修修補補,這種海砂屋還能撐多久不知道,重改建是遲早要面對的,若是等到出了問題再來面對,將更加難以收拾。要如何來為這一整排的危樓「解套」,政府與民間都要以更積極、務實的態度面對,設法讓公有土地釋出是目前看來最為可行的方式,但公有土地釋出並非想像中容易,除了要修地方自治條例外,也要獲得中央的首肯,所幸現在地方政府已經啟動完成修法工作,這為類似的公地釋出案開啟重要一步。
 要解決塘岐國宅問題的方法很多,有人建議採類似BOT模式全部拆除重建,或是由政府來都更等,但在評估後各界認為比較沒有爭議的是土地釋出一途,民調也有超過九成的住戶願意以合理的價格承購土地,施政以民意為依歸,既然已有多數民意的共識就應儘速推動落實,只要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否則日後土地若因其它因素快速增值,住戶價購意願會越來越低。
 塘岐國宅是危樓應屬不爭的事實,但至今沒人敢出面請結構技師來鑑定是否為危樓,原因是大家都不願面對事實的真相,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都不是負責任的作法,只有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才是長久之計。
 解決中正路國宅老舊問題既然各界決定要走公有土地釋出一途,在修法或推動細節的過程中不能不考慮縣內其它鄉村可能面臨的類似問題,也就是說公地釋出的自治條例必須一視同仁。另一個必須在意的是釋出的過程中包括了地價的標準和土地面積的大小等都必須考量公平性,應避免有圖利的疑慮,同時更應兼顧所謂的社會觀感,讓釋出案更加合理可行。有土斯有財,國宅土地釋出開啟了老屋重生契機,將來土地私有化之後更有助於重改建的推動,在責任歸屬上也由複雜轉為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