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是中華文化上重要的家庭團聚節日之一,遠行他鄉的遊子也會相繼返家過節,與許久未見的親友好好的話家常,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無可避免的,應景的月餅和佳餚會是盤中的重要食伴,但在把酒言歡之餘,仍要注意飲食的健康和均衡,避免暴飲暴食後的樂極生悲。
隨著烹飪技術創新與流行趨勢的追求,現在的月餅種類與製作方式日益多元,餡料追求精緻與豐富,相對熱量也有攀高的可能性,稍個不留神就很容易吃進過多卡路里。像是一只月餅就接近一份排骨便當或9.5顆蘋果的熱量、一顆蛋黃酥就幾乎等於一碗飯的熱量,多吃幾口很可能就會在身上囤積過多的脂肪,使節日後的褲圍添增了好幾吋。要我們不吃月餅應景確實有些困難,除了適量食用外,也建議盡可能在早餐或下午茶點心享用,並搭配無糖咖啡或無糖茶飲,除增加代謝也能減少糖份吸收,對鄉親們的健康是一大助益。
今年的中秋節雖遇上颱風來攪局,但仍無法抵擋應景的烤肉活動,幾乎成為全民運動,但卻也隱藏許多健康風險,深值得我們去留意。在烤肉架上常見的玉米、馬鈴薯、米血糕等,看似體積不大,卻常被忽略渠等本身是屬於澱粉類的食物,熱量並不輸給月餅。諸如1根玉米、4小塊豬血糕或2片土司就接近一碗白飯的熱量,相當可觀;而近年來許多民眾在烤肉時會喜歡選用韓式烤肉醬,口感雖味美,迥異於傳統的醬汁,但有時該烤肉醬熱量比傳統的多一半,甚至富含更多的鹽、糖,對身體也是負擔。為自己健康著想,可以多選擇蔬菜類來烹烤,以少鹽、少油為原則。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烤肉時多半的鄉親都會搭配汽水飲用,享受大口吃肉大口喝飲料的暢快,但這樣卻也成為健康上的隱憂。誠如彰化秀傳耳鼻喉科主任洪嘉駿就曾指出,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和飲料,會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消化與分解,大幅提高胃食道逆流發生率。在享受烤肉之際,也別過於刺激腸胃,使腸胃的不適傷了假期的好心情,飲料的擇選上也要相對的拿捏。
我們並不反對中秋假期團聚時烤肉聯誼來拉近彼此距離,但仍要在健康飲食的規範下合宜的拿捏,不僅避免突發性的身體不適,也能預防節日後福態臃腫的情形出現,更能為健康把關,為日後的身體著想。
社論/中秋團圓身體不圓
- 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