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當馬拉松跑到十字路口時

  • 2016-09-20
 為迎接11月5日第2屆馬祖國際馬拉松,各界相繼投入許多精力,進行各項措施的前置準備與規劃,至期能讓這場賽事更為精彩熱絡,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以行銷馬祖之美。
 近年在慢活與樂活風潮吹拂下,透過傳播媒體的接力渲染,國內馬拉松的賽事快速增加,到去年底可說是進入空前的高峰期,一年幾近有高達700場次的舉行,平均每天就有約2場次,人數最多時高達近5000人。有的場次名額供不應求,還要抽籤或候補才有機會共襄盛舉,蔚為全民運動,甚至成為健康城市的重要指標,似乎沒跟上這波熱潮的民眾就像是落後於社會角落的邊緣人。由於全民瘋路跑的趨勢,這陣子體育用品店熱賣商品多和跑步運動有著莫大關係,時下話題三句離不開路跑。
 的確,藉由馬拉松賽事的辦理來進行地方行銷確實是種創舉與突破,但隨著相關活動場次的激增,已不再是新聞,反倒很可能成為另一波的蛋塔效應。一方面由於業者們看準這商機,報名經費的逐年攀升成為民眾負擔;另一方面各地場次辦理數目快速激增,無不想共同分蝕這塊大餅,使得各場參與人數大量被稀釋,與會選手寥寥無幾,格外難堪;再者,由於路跑活動的新鮮感已逐漸下滑,被認為失去原初真諦與意義,讓這項熱潮開始退燒,真正具有高人氣的賽事也是少數。
 舉凡各類商品的行銷,除非持續創新,否則來得快必也去得快,這是市場上不變的法則。十多年前引進的蛋塔曾顛覆國人的味蕾,趨之若鶩的瘋狂採購,蛋塔店也一家接著一家開幕;但好景不常,沒多久新鮮感盡失,不僅無法再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更成為熱量過高的食品指標。再像是幾年前全民瘋狂的單車運動,自行車幾乎成為居家必備的良伴,甚至講求精緻多元的功能,叫價是一台比一台貴,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但近年來,熱潮遞減,不難感受到單車店的生意不如往年的興盛,也鮮見於各類廣告,甚至於電視購物頻道也不再進行「小摺」的推廣銷售。追求新鮮感是人的本能反應,從當前成為當紅炸子雞的「寶可夢」可再次清楚明白的印證。
 人是理性的,會追求時下流行的玩意,不讓自己被潮流所遺棄,也會在退流行時脫手,無須堅持不在尖端的產品;人也是非理性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去看是否需要或實用,一窩蜂地跟流行栽入。當馬祖複製當前成功路跑運動風潮來行銷時,除了積極的努力經營外,也要評估與衡量益本比,並不斷的檢視我們辦這場賽事的意義為何,給予適度的修正和轉型,避免陷入無可回頭的沉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