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濟高度的發展,帶動公共衛生的改善及醫療水準的提升,使得人民平均餘命提高,這些因素都將使社會進入高齡化的狀態。儘管人口長壽是社會醫療與生活水準進步的象徵,可是面對老化社會,是否已做好充足準備?是否已營造適合老人生活的環境?馬祖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友善地方,迎接高齡化的社會,如何完善建構在地安老基礎建設,打造真正樂齡樂活的友善島嶼,讓長者在老化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健康與安全,還有賴公部門與民間一起來關心及參與。
老年人隨著生理機能逐漸退化,老化的事實會讓老人在社交生活上顯得較封閉,且逐漸失去自信心。隨著家庭功能及社會人口的改變,各個城市需要為高齡化來臨的時代預作準備,讓每一個人民安心安全的度過老年後的生活。健康狀況越好的老年人其整體幸福感愈高且生命態度愈正向,社會的參與有助於建立老人的信心、肯定自我價值,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而越多參與社會活動的老人其人際關係就越好,生活滿意度就越高,健康情況也越好。
建構高齡友善的城市,是一個能讓人民活到老、動到老的城市,且能做到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與不老。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國際老人日發布「高齡友善的城市指南」,未雨綢繆,以因應日益增長的高齡人口需求。此指南包含了對高齡人口的統計分析與現狀探討等,並提出八大面向綜合性的議題,包括:「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及「社區及健康服務」,透過這些面向的議題探討城市的架構、環境、服務與政策,讓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的問題,並進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能變得更加友善。
馬祖是個非常重視長者的地方,無論在關懷訪視、生活諮詢、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活動,以及實踐在地安老、塑造敬老氣氛等紮根工作都已啟動。但是,高齡友善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諸如設置無障礙空間、提供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興建適合長者居住的住宅、協助長者參與社會服務、擔任志工,或留在職場繼續工作,安排長者學習電腦資訊、社區也有健康照護服務、培養社會敬老美德等,都需要大量資源及時間投入,才能一步一步完善。因此,打造全方位的長者照顧制度,還必須透過一連串的整合、諮詢、協調及因應各項問題,進而提供最完善的照顧和服務,滿足高齡者的需求,落實政策目標。
事實上,許多年長者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歷練,可以貢獻心力。實現銀髮友善願景,進一步地,馬祖過往敬老尊賢及濃厚的溫暖社會傳統,亦能發揚光大,重新發現馬祖之美。
社論/建構幸福溫暖的銀髮友善環境
- 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