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祖各鄉戮力社區營造,見到越來越多的在地社區集結力量,以實際行動顯現對在地的關懷與情感。從理念的推廣、人才的培育及文化的保存,公私部門與民間團體合力投入社造工作,並鼓勵在地民眾共同參與,提升社區文化生活及參與內涵,帶動更多社區民眾來認識地方文化,進而激起對於家園的關懷,以及增進參與公共事務之能量。
不可諱言,由於社會長期追求經濟成長,使得原有的城鄉特色,在高度發展的影響下,讓地方個性與面貌逐漸模糊,甚至造成環境脈絡與紋理的消失,也讓城鄉之間的風貌漸趨一致,進而缺乏在地個性與足以辨認和記憶的在地景觀特色。近年來,除了在地自主投入外,亦透過外部的力量,運用創意,為村落注入文化活力,讓社區透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的循環歷程,深化組織人才的培育工作,創造在地文化新活力。
社區總體營造,不僅僅是一項文化政策,更是提供公民參與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建設。近年來,民眾藉由社區營造各種機制參與社會公共議題,從認識自己了解在地,乃至學習如何解決地方問題,及重視各族群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使社會整體向上提升。社區規劃營造,「人」通常是最大的癥結及變數,大家都知道要強化在地民間組織與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懷及參與,形成社區共同體的意識,並以在地人、文、地、產、景資源營造新的生活文化,塑造適宜當地的環境特色空間,振興地域的生機與活力,但有想法是一回事,如何形成計畫、獲得奧援、落實作法,便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此,為符合社區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如何擴大整合相關資源,提升創新能量,豐富地方文化多元性及展現文化治理之目標,尚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社區營造雖然看似硬體設備的重建,實則藉由全民的參與和投入,精神的凝聚,情感的交流,讓原本僅是不同家庭的組合,成為如兄如弟的社區團隊,無形中建立一種溫和敦厚的社區文化,正是社區營造的重心。只要是社區的一份子,不論宗族、黨派、信仰、職務為何,大家都真心誠意的投入社區的經營,開誠佈公,認真執行,適確檢討成敗得失,勇於改過遷善,時時以成功者為榜樣,刻刻向目標前進。我們期望不論士農工商,或是專家學者,回到社區時,都以社區一份子自居,熱忱支持社區總體營造工作,讓我們真心的參與社造活動,共同共創馬祖地方文化魅力,成為一個充滿人性與溫馨的人文故鄉。
社論/扎根社區 帶動整體進步
-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