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自解嚴開放觀光以來,政府為配合觀光措施的需求,以及全面拓展地區商機,確實在民生基礎建設與各地景觀的開發上著力不少,已有可觀的績效,這是全民都可以看到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儘管社會再進步、再繁榮,好還要更好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要能促進馬祖整體更好的發展,一方面除了寄望中央能加強對地區的投資外,更重要的還得依賴自己能不斷迎向挑戰,奠立永續經營的目標,才能突破困境,帶來榮景。
過去馬祖駐守數萬大軍,形成廣大消費市場,無論農民種菜、或漁民下海捕魚、採蚵,都能營生過日子;再不然,隨便擺個撞球檯、洗改衣服或賣冰水的攤子,也能生意興隆養家活口。而今,馬祖駐軍人數已經是所剩無幾,商業環境完全不同於以往,人人有錢賺的時代已經不存在。因此,面對環境變遷的時刻,除了期盼公部門團隊能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改善投資環境,以活絡市場、帶動商機,增加就業機會,讓民生樂利外,民眾的心態與觀念也要面臨新的調整,不可老是存著舊觀念、舊思維,才能迎合時代挑戰,立於不敗之地。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其實,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不但國與國競爭,企業與企業競爭,甚至,企業裡的每個部門,以及每個成員之間,都無時無刻在相互競爭,公家單位是如此,私人企業也一樣,所謂「保持現狀,就是落伍!」不管團體或個人,唯有不斷的提升競爭力,才不會被淘汰出局!處在競爭的環境裡,「不要怕有問題,只怕不知道那裡出問題」,因此,平時工作應有計畫,執行應有程序,隨時用心檢討,努力把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
公部門施政的績效是否能夠符合人民所期待,端賴行政體系是否能夠澈底的執行政策,除了要能夠善用本身豐富的經驗外,同時也要能有規劃政策的能力,更應展現高度的執行力,興利除弊,讓團隊組織真的動起來,方能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創造美好的施政績效。
加強基礎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持續推動改善地區交通建設,凡此攸關民生大計,誠然不是一蹴可及,但是基於以民意為依歸的原則上,公部門貫徹政府親民、便民、利民政策,必須秉持為民服務導向,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民間,掌握社會脈動,施政與民意密切配合,相輔相成,才能促使政府政策政令順利推行,落實謀求全民福祉。
平情而論,馬祖是離島,發展觀光旅遊增加就業機會,已是別無選擇的途徑,從公部門到民間應團結向心,為了更長遠的公共利益,更是要凝聚共識,凝聚力量,才能邁向真正的繁榮進步。
社論/積極面對環境變遷 好還要更好
- 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