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土地讓售後國宅安全問題更形重要

  • 2017-02-18
 困擾多年的塘岐國宅租用土地釋出案有了進展,大部分住戶只要願意都能以低價買下所有權,16日第一場說明會才剛結束沒多久,中正路一國宅疑似電線老舊發生走火意外,這再次突顯國宅安全問題的重要。相較於老舊電線,結構上的老舊才是安全的最大隱憂,近半世紀的海砂屋建築正面臨結構鏽蝕的潛在危機,未來住戶在取得土地所有權後,重改建之路才正要開始。
 塘岐國宅興建於民國60多年,當時是由兵工協建的海砂屋,採5連棟設計建造,早年戰地政務地區物力維艱的時空環境,國宅不可能有多好的建築品質,歷經半世紀的時間,包括結構和管路安全的問題早已浮現。土地係租用公地,地上物又屬私人所有,這是長期以來塘岐國宅無法改重建的最大障礙,雖然部分住戶有針對建物實施了補強和改善,但連續性的建築體可能涉及的安全問題並非那麼單純。
 經過多年的爭取,國宅土地釋出讓售案終於有了重大進展,政府以最大的誠意要出售出租土地給現住戶,現在土地問題解決了,住戶要面對的重改建問題才正要開始。在土地私有化之後,要不要重改建應屬住戶自由權益,但因國宅為連棟建築,任何一戶要重改建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增加了重改建的困難度。與建商合作的都更計畫成為較可行之路,仍然需要住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塘岐地區大部分國宅都位在都市計畫商業區範圍內,土地私有化之後價值可望一夕提升,這是吸引建商合作的大誘因,但最終仍需視地區整體發展前景。
 塘岐國宅是危樓應屬不爭的事實,早期的海砂屋經過數十年時間的風化,除了現在看得到的外牆有剝落問題外,真正致命的結構老化可能才是最大問題,還有部分住戶老舊電線多年未抽換等,這些都是禁不起考驗的潛在危機。國宅至今仍未經結構技師加以鑑定,對居住在內的民眾而言是很大的安全隱憂,好在馬祖並未處在地震帶,但居住安全的問題應以更高的標準來看待,輕忽的結果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土地私有後,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開啟國宅重建的一條新路,這要視住戶對安全問題的危機感而定,現階段塘岐街道商家的商業活動似乎仍不如戰地政務時期的繁榮,主要原因是產業轉型所致,傳統產業逐步被觀光產業替代。過去繁華的商店街竟有近一半由店面改成住家,但不管是住家還是店面,居住安全問題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日前疑似電線走火引發的國宅火災不僅只是一個警訊,更是清楚的告訴住戶或是政府,居住安全的問題與土地私有化是同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