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塑造公部門新形象

  • 2017-04-16
 政府是為了民眾而存在的,政府所有的施政都要以民為先,更是在為民眾謀求最高的福祉,而公務員就是實際執行施政作為的主體。人民對於政府施政的滿意與否,最主要的兩項指標是「施政績效」及「服務品質」。而現代政府與民眾,就如同企業與顧客的關係,除了要有好的產品,也更要有好的服務品牌。至於這一份服務的品牌如何建立,就要身為公務員的每一份子要體認自己的責任,同時要由「心」做起,將真誠的心化為最真誠的服務,塑造公務員和政府在民眾心中最佳的新形象。
 或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去國人對於政府機構往往以衙門視之,而對於公務員則被冠以「當官的」刻板印象,或多或少讓民眾與政府之間有著一道似有若無的隔閡,也讓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顯得不易。但隨著潮流及思想觀念的改變,政府不再高高在上,反而是要以民為主,政府對於民眾是站在「公僕」的角色,所講求的是服務的觀念。我們認為,馬祖由軍管走向開放,產業及經濟的發展,走得極為辛苦,在島民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之下,以及中央的協助,才能有今天的發展規模。但不能以此為滿足,馬祖也要跟著國家發展、兩岸發展,甚至世界的發展腳步,不斷的走向前,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具備前瞻的施政方向。
 一般而言,政府的施政績效比較容易立即感受的是硬體建設,而在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就必須要有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出實際的成果。此外,在施政的過程中,也會因為經費、人力、技術等諸多因素,而使得施政績效受到影響。可是公務員的服務品質如何,卻是比任何硬體建設更容易看得出來,因為公務員的一言一行直接表現在民眾面前,給民眾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刻。因此,在現代化的政府中,不但要講求實質的施政績效,也同時要求公務員的服務品質,兩者都不可偏廢。
 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也會有不同的困境。由馬祖過去到現階段的發展歷史經驗,說明了島民求生存、求發展的堅韌意志,可是島民的努力,仍然必須面對馬祖先天「離島」的缺憾,如資源不足、產業競爭困難等等,除了需要中央的支援與協助,面對整體大環境,更需要每個公務人員付諸行動,設身處地為民著想,以具體的作為回應人民的期待。化被動為主動,為民興利,又能以親切、熱忱、誠懇的態度為鄉親服務,讓政策政令順利推行,最後一定可以換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