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馬祖鄉親對於南北竿大橋的興建討論激烈,甚至有廢票投縣長之類的呼籲,在兩極化的爭議性議題之前,不免讓人想到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去年甫上任五個月,就著手成功解決國內兩座核電機組復工的重大爭議,而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審議式民主,這個在民粹之外尋求理性討論議題的方法,讓民眾最大共識得以顯現,也讓政策更符合民意,也許值得我們參考。
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實施至今,開始產生許多可見的缺陷,印裔美籍經濟學者巴丹在其名著「沙灘上的巨人:印度和中國」一書中,列出在印度一人一票民主制度下發生地問題,像是競爭性討好選民、圖利特定團體、議會欠缺實質討論、動輒動員群眾、決策死結打不開、政黨從爭端中獲利、習慣性反對現任、選舉頻繁政策短視、公共服務品質下降、地方民主虛弱化、公共決策無力跳脫民粹,一言以蔽之,就是「盲目民粹」,完全喪失理解公共政策真義的機會與能力。
如何保留民主的精髓,但又可以避免盲目民粹?審議式民調是一個可以被認真考慮的模式。此方法最早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費什金教授所倡議,民主不能被信口開河的名嘴、追求刺激的媒體、專事於表演的首長和民代所綁架,必須回歸到其本質,就是由人民聚在一起,經由反覆討論、辯詰、衡量的謹慎議論,做出多數的決定。一國或一個行政區範圍太大,不可能舉辦全民集會,故經由隨機抽樣,選出樣本公民,由他們經由審議過程,做出決定。依據統計原理,只要樣本數合理,這樣可以代表全國民意,而且可以反覆複製,結果會趨向一致。
台灣在藍、綠撕裂下早已呈現政策極端化的現象,而審議式民主在太陽花運動之後開始受到重視,但至今仍停留在表面的意見徵詢,或者是營造類似多元管道徵詢民意的方式,但實際上仍未見有透過審議式民主的實踐,實際解決國內重大議題的案例,像是近期勞基法修法就仍然透過看守立法院會場、祭出黨紀等手法,讓占多數席位的政黨輕渡關山。
韓國文在寅在國內撕裂的社會氛圍下擔任總統,雖然上任之初提出逐步廢核的理念,但面對擴建進度已達三成的新古里5、6號反應爐工程,他並未斷然宣布停建,而是停工三個月找出國內公識,先組成「公論化委員會」,以審議式民調的方式,隨機選出近五百位「國民代表」,集會聽取不同立場的專家意見,歷經多輪分組討論和大會討論後,舉行參與者的民調,結果為復工續建兩座核電機組,而這項結論與國內原來電話民調結果完全相反。
公論化委員會所提出的復工結論與文在寅過去廢核的理念不同,但因為政府已經宣布將依照多數意見執行,因此韓國政府宣布讓兩座機組繼續完成,雖然國內仍有一些反核人士的聲音,但由於整個政策討論的過程透明,媒體的全程報導,讓爭議性議題擺脫口水的謾罵,審議式民主在韓國創下民主化的新頁,頗值得其他國家深思。
馬祖鄉親在個人生計與交通便利的思考下,各有堅持無可厚非,但長期以來大家習慣當個選民而非公民,也許這正是個學習討論與思考的機會,納入更多不同代表性的馬祖鄉親,以及更多年輕世代的聲音,讓議題深入討論,共同找出讓馬祖發展更好的共識,而非撕裂島內鄉親感情的口號謾罵。
社論/審議式民主的啟示
-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