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馬祖努力提升衛生醫療環境、充實相關設備,並推動各項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工作,落實民眾的健康照護,使得地區民眾的健康狀態持續進步中。當社區互助力量愈來愈強大,社區愈來愈健康,凝聚出來的社區健康營造力量,就能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與國家。有健康的個人,才有健康的家庭和社會,健康的國民是國家最大的資產,也是國家競爭力的象徵,投資健康,永遠不嫌晚。
現代社會疾病轉型以慢性病為主的型態,並且與環境、醫療體系、生物遺傳、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在環境方面,污染的空氣、水、土壤,及缺乏綠地的擁擠生活空間,都對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在醫療體系方面,如果居住在缺乏醫護人員與醫療設備的地方,或是政府的醫療體系不健全等情況下,會影響個人就醫與預防疾病的功效;在生物遺傳方面,則屬於先天性的因素。
在生活型態方面,生活型態取決個人採取的行為模式,如吸菸、酗酒、嚼食檳榔、騎乘機車不戴安全帽等危害健康的行為,或是飲食不正常、缺乏運動的生活模式,估計影響健康的比例最高,也是個人最能掌控健康的要素,因此十分重要。慢性疾病的產生原因往往多重且複雜,並與健康行為的建立與否息息相關,因此藉由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並增強免疫與篩檢等現代醫療科技的使用,可以達到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的目的。
生活是指起、居、飲、食、工作及學習等方面的結合。足夠的衛生知識與健康的生活模式,乃強身健體的不二法門,亦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首要條件。現代文明雖為人類帶來知識和科技,可是也引發了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如不健康的飲食、環境污染、吸菸、吸毒、精神壓力等,已成為現代人主要的痛苦來源。保健、衛生和醫藥的基本知識,成為現代人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資料。我們必先了解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健康,才能有效和正確地改變生活方式,革除有損健康的舊習慣,進而培養有利健康的新習慣。許多事情是必須按部就班確實去力行,才能得到實際的效果。是以,能將健康理念確切落實於日常生活,充實保健常識,養成的好習慣,才能遠離病痛,得到健康與快樂。
因為只有民眾健康,社會才得以健康。如果社會的每一分子都有基本的保健知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醫療人員的專業服務才易於獲得較佳的效果,社會的資源也不至於浪費在既不必要而又浩大的消極性治療工作上。有健康的個人,才有健康的家庭和社會,想要保護健康需要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採取適當步驟以避免危害,並藉由增強免疫與篩檢等現代醫療科技的使用以防禦疾病,同時在平日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並從生活中實踐,才能真正享受健康人生。
社論/建立良好生活型態 是掌控健康最好的策略
- 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