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寓教於樂的角度關注孩子的寒假生活

  • 2018-01-28
 寒假開始了,很多同學一放假,就打亂原來規律的生活作息,因而時常感覺空虛和無聊,整天萎靡不振。所以,合理安排假期作息,保證適度睡眠,避免孩子長時間沉迷於電視或電腦,是家長在孩子假期期間需要關注的第一個問題。
 寒假期間,許多孩子加入了「低頭族」的行列,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深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的屏幕刺激對青少年的視力產生了極大的傷害,甚至在過完一個寒假後,許多人視力又變差了。近視患者共有三個特點,即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長時間看電視,長時間近距離地看書、寫字等。專家認為,青少年每次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應控制在45分鐘左右,6歲以下兒童每次不應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個小時,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應操作電子產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儘可能為孩子安排一些寒假活動,但這種活動並不僅僅是指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快樂而又充實的寒假生活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提高他們相應的能力,還能讓孩子新學期的學習狀態得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假期按常理應該是孩子們離開學校、課堂,進行短暫休息、放鬆和調整的階段。如果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訴求,而仍把目光定位在學習上,那就會讓假期、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盡量讓孩子在假期裡充滿快樂的心情面對每一天,這是家長要重點考慮的。家長首先放鬆自己的心態,擺脫只關注孩子學習的制式思維,從寓教於樂的角度去面對孩子的學習。
 寒假恰值春節和元宵節,節日的歡樂氛圍、親人團聚、走親訪友,很容易讓打亂孩子們生活節奏。這時家長要在忙碌之中關注孩子的教育,比如適當提醒孩子切莫過度陷於春節的娛樂之中,還要做好假期計畫的執行;在走親訪友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孩子禮節禮貌的教育,讓孩子們正確待人接物;在親人團聚的過程,家長要做好孩子尊重長輩、孝敬老人的示範,讓孩子繼承優良的傳統;春節物質生活非常豐富,家長要引導孩子要適當注意飲食,切莫吃喝無節制,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打亂正常步調;同時還要關注長輩給孩子壓歲錢的現象,及時教育和引導孩子如何正確接納、如何儲蓄、如何有計畫安排壓歲錢開支等問題。
 孩子的幸福來源很簡單-來自父母的陪伴與傾聽。雖然家長忙於工作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但心靈的滿足也同樣重要,如何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取得平衡,是家長與孩子的共同課題。寒假生活原本就是快樂的,希望家長們在百忙中抽空多陪陪孩子,讓孩子們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增長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都能成為有夢想的快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