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道路沒有地雷 讓縣民行得安全

  • 2018-01-29
 不當設計的道路人孔蓋、水溝蓋,就像是埋設在道路上的地雷,隨時會造成縣民生命財產的傷亡損失,清除改善道路上的可能危險,讓縣民安心,是政府的責任。
 日前縣府邀集議會及各營業單位針對人手孔蓋對機車騎士危害問題,召開道路範圍內人手孔蓋防滑專案協調會,縣府工務處將著手修改連江縣道路挖掘自治條例增訂罰則,並會同相關單位會勘危險路段進行改善。
 縣府孔蓋改善會議,回應了許多鄉親對道路安全的期盼,馬祖部分路段孔蓋設計或施作不當,鄉親下雨天騎乘機車一不小心就會打滑摔車,而不熟悉馬祖地形的觀光客,更容易發生意外,騎車失速滑摔時有所聞。
 馬祖最惡名昭彰的孔蓋,就是銀色的水溝蓋「鍍鋅格柵板」,此款水溝蓋引入馬祖後,縣民罵聲連連,不要說機車打滑,就算是雨天行人走踏過都會滑倒,特別是下坡路段更是危險,鍍鋅格柵板完全不適合馬祖,建議應該全面予以汰換。
 目前全國道路共有超過兩百萬個人孔蓋,不良的孔蓋是機車騎士打滑摔車的原因之一,立法院日前提案修正公路法,希望訂定人孔蓋防滑標準,將防滑係數訂為60BPN,但目前此案尚未完成立法程序。根據我國交通工程手冊現行規範,全國標線防滑係數不得低於45BPN,但僅45BPN並不符合馬祖的情況與需求,馬祖需要更高的防滑標準,才能保障鄉親的安全,馬祖不能被動等待中央提高統一標準,馬祖應該主動自行訂定適用馬祖地形狀況的防滑標準,台北市交通局在民國104年即自行提升防滑係數至65BPN,機車事故發生率明顯降低。目前縣府工務處將著手修改本縣道路挖掘自治條例增訂罰則,這是很多鄉親認同的作法,在修法完成之前,我們也呼籲相關單位在進行相關工程規劃與招標時,工程標規即應該訂定比照日本、台北市的65BPN以上的防滑係數,減少地區機車自摔率。
 道路孔蓋不僅是滑倒的問題,更是人命的問題,例如民國100年台中市曾發生道路水溝孔蓋高低差設計不良,造成婦女摔傷死亡,最後法院判決區公所須賠償114萬元。因道路孔蓋設計或施做不當,而申請國家賠償的成功案例不少,「國家賠償法」第3條規定「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馬祖道路孔蓋如有設計不當、管理不良,造成縣民跌倒摔車,不論受傷或車損,公部門應負責任地負起賠償責任。
 道路孔蓋是人民日常會遇到的公共設施,公部門應有良善施作與管理,讓縣民安全、安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