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軍公教退休俸給的變革,致使諸多現(退)役公僕們的津貼受到莫大影響,尤其馬祖地區渠等人數佔全體居民比例為甚,對我們的各方面衝擊實不容小覷。姑且先拋開法律適法性的黑白問題,這大刀一揮,連帶使種種生活產生遲延現象。
在經濟動盪的現今,許多民眾或因工作難找、或因薪資不穩,致使消費較以往保守,而軍公教因收入相對穩定,成為市場上重要的支撐力量。但在新一波制度的設計,許多人平均月退休金減少數千到數萬元不等,這些原本能用來活絡於市場上的資金瞬間都只能留置於公庫,讓消費支出大幅減少,連帶使商機也緊縮,對於處於秋波的景氣更是雪上加霜。
正值政府鼓吹國內旅遊熱潮以振興觀光之際,退休者離職後即失去國民旅遊卡的補助,需自費參與種種旅宿;但逢年金大砍,自然更降低許多旅遊的意願,無不認為把錢省下來會更實際,縱令業者再怎麼的推出優惠方案,也很難挽回這批失去的客群。就整體的開銷精算來說,「玩樂」勢必是在收入緊縮時優先捨棄掉的支出。
諸多公僕們退休後,家中下有正在求學唸書的兒女、上有年邁的雙親要扶養,加上種種貸款的支付,很可能是靠這津貼支撐整個家庭開銷,剛好打平財務缺口;但倏忽間失去相當比例的俸給,不僅使消費性支出不再,原先的應付帳款依故得去繳納,經濟的壓力因而成長不少,讓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下降。
更甚者,退休金顧名思義在於給予退休者照顧老年生活的經濟保障,但各類物價齊漲,以新制的32,160元月退俸來養老,相當入不敷出。撇開就診就醫的醫藥費不論,單單是聘請外勞的月薪就25,000元起跳,再加上各種食材與照護用品、交通接送等可觀的支出,實無法有閒錢餘裕。縱令前往安養中,除了須繳納高額的保證金外,每個月的月費也隨著服務品質攀升,甚至有錢還未必預約得到床位;在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下,低廉的費用換來的照顧品質必定受相當的限制。簡單來說,離退後想靠外勞和安養單位養老,並非想像中的容易。
我們並非反對年金改革,且也認為這是必要的過程,以求得財務健全利益均霑。但居間倘能更細微的共商共識,導入審議精神,透過利害關係人討論後來擬具選案,方能減少政策執行阻力,添加合法性與正當性。面對年金變革的種種是非,公部門或許該思考進一步的輔助作為,以共同渡過難關。
社論/重振年金改革後的公務士氣
-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