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颱瑪莉亞橫掃馬祖,雖未對地區帶來人員的傷害,但各島各村仍有近百起的災害通報,其中又以各島碼頭及澳口的受災最為嚴重。馬祖是海島地形,面對颱風等自然災害自然不可輕忽海的力量,此次北竿白沙及橋仔漁民船隻受損嚴重,是颱風威力太強?還是漁民低估了颱風的破壞力?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趨勢,任何時候都要以更高標準看待防颱準備工作,只有多一分準備才能少一分損失。
我們常常把馬祖是福島掛在嘴邊,因為這裡沒有地震、土石流,唯一來自大自然的天災威脅就是每年夏天的颱風,而馬祖又位在台灣本島的西北方,大部份颱風在到達馬祖之前會先接觸台灣陸地,在中央山脈阻擋破壞之後,颱風到馬祖之後威力已大減,此次瑪莉亞路徑就閃開台灣直撲馬祖,雖然只有中度颱風規模,但帶來的風和浪卻是無法預估的。天然災害之所以可怕,在於其變化非人為所能控制,即使如今預測科技十分進步,但每一個颱風的結構、走向、強度都有不同,就算是經驗老道的氣象專家也不敢斷言災害等級。
此次風災北竿漁民損失慘重,白沙、橋仔多艘大小漁船沉沒,而大部份是漁民輕忽颱風威力所致,以為過去這樣都沒問題,這次應該也過的去,沒能用更高標準看待防颱措施是最大的問題。瑪莉亞颱風在11日上午8時左右登陸大陸時對馬祖的威脅才是最大的時候,當時又正好碰到農曆大潮水的滿潮時段,此時來自大海的威脅與破壞力倍增,浪高往往會比預測來的驚人,繫纜的船隻及岸上的舢舨也都是在這個時段受災的。北竿的碼頭無法避風是大家早就知道的,颱風來臨前有關單位也一再提醒漁貨船主要設法前往南竿福澳港避風,但漁民有多方考量,選擇留在北竿避風也就等於必須承擔某種程度的風險。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的進行式,過去的經驗判斷放在現在很可能會失準,尤其是馬祖颱風最大威脅來自海上之時,防颱的重點自然也要以海為主,任何一種型態的災害對鄉親而言都是嚴重的損失,公部門除了未來港埠建設要多一分考量外,防災整備工作與鄉親面對災害的觀念都要更新,才能免除受災之苦。多一份準備就少一分損失,這句話用在防災是最為恰當的,事前準備若能做最壞打算,就能提高預防功能,一旦受災時程度也能降至最低。
大自然變化無常,天災的型態與規模都不是人類可以精準預估的,尤其是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唯一可做的是提高防災的等級,運用預報科技及早因應,能夠操之在我的部份絕對不能輕忽。
社論/面對天災不可輕忽
- 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