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亞颱風過後,沿岸地區漫佈海漂垃圾的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各式無法回收的塑料垃圾,只能隨波漂流到世界各地,嚴重影響地球生態,對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影響,許多生物因塑料垃圾受傷的影片,讓人看了於心不忍,而人類造的罪孽,最終仍是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據統計,全球一年塑膠產量從1950年代的200萬公噸,增加到2015年的4億多公噸,遠超過大多數其他人造材料。到2015年,人類總計已經生產了83億公噸塑膠,其中63億噸已經成為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只有9%被回收,12%被焚燒,79%在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中累積。科學家估計,如果照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50年將有大約120億公噸塑膠垃圾進入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
環保團體5Gyres統計,全球五大一次性塑膠用品分別為塑膠袋、寶特瓶、外帶容器、外帶杯,以及吸管。面對塑膠廢棄物過量問題,全球知名企業星巴克、甜甜圈業者Dunkin'Donuts、麥當勞等陸續響應減塑運動,相繼宣布未來2至3年汰換塑膠餐具,全面改用生物可分解材質,如:紙餐具等環保材質,除了餐飲,還有許多國際企業做為企業責任,紛紛響應減塑,為地球生態盡一份力。
廢棄塑膠製品長久以來造成的環境破壞,已是不容忽視的課題,人類製造塑膠產品速度,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遠遠超過可回收速度。減塑運動更成為全球趨勢,全世界的環保團體與不斷呼籲減少塑膠製品使用,面對這些長年不腐的垃圾,民眾應該喚起自我意識,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共同維護地球環境。
減塑行動應由你我共同做起,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自備可重複清洗的日常用品,剛開始可能不習慣,但只要養成習慣,這些小事自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長久下來便可減少大量塑膠使用,如果每個人都能奉行,那將會是很可觀的減塑成效。
塑膠產品帶給人類健康的影響是長久累積的,不要貪圖一時方便,就使用塑膠產品。對於減塑,政府部門應積極輔導餐飲業、餐館業不主動提供塑膠袋和免洗餐具,以提升民眾對於使用塑膠產品危害環境的認知,號召民眾一同樂當一個不「塑」之客,期待上下齊心、全民聯手的環保減塑工程大成功,也留下乾淨地球讓下一代安心生存。
社論/減塑大作戰 環保救地球
- 2018-07-19